汽车行业:贸易战持续 零部件出口或将放缓
事件:
5月初,美国提出将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价值约2,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关税,部分汽车零部件属此范畴。2018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3,627.7亿元,同比增长7.9%,顺差1,318.2亿元;2018年A股汽车零部件公司合计海外业务营收2,124亿元,同比增长19%,扣除收购等一次性增长,同比增长10.5%。
观点:
1.贸易战对汽车零部件板块影响大于整车。
2018年A股零部件公司海外营收占比为28.3%,远高于中国乘用车整车行业的约3%。中国零部件行业在关键技术方面相比全球巨头的差距大于整车,但在全球布局尤其是售后件领域的布局走在了前面。中国零部件企业在易损件(玻璃、刹车片)、轮毂、铸铝件、排气管和内饰方面在全球占有相当高的份额。此外,零部件企业的出口目的地多为欧美日发达国家,下游客户易受美国政策影响。而整车的下游客户主要为第三世界国家。
2.2018年零部件海外业务内生增长明显放缓
扣除体量较大的潍柴动力旗下非汽车业务,2018年A股上市公司汽车零部件海外业务营收为1,581亿元,同比增长25.5%;海外营收占比为22.9%,同比提升2.7%。然而其中较大部分为收购得来。扣除收购,海外营收为1,281亿元,同比增长10.5%,相比之前一年明显放缓;海外业务占比为19.9%,同比增长0.8%。上市公司的海外业务增速(10.5%)仍然高于行业(7.9%),体现了大型公司在争取全球订单上的优势。
3.贸易战短期影响有限,长期对售后件影响较大
汽车零部件尤其是前装零部件,在正式量产供货之前通常需要半年至两年的验证周期,导致下游切换供应商的成本较高,对上游的黏性较强。因此,短期来看美国客户除非刚好在非中国地区有完美的二点,很难立即缩减中国零部件企业的份额。在部分领域,短期内甚至可能出现美国客户为了保证排产、交货而主动承担关税的现象。
汽车售后件的验证周期远短于前装零部件,甚至可以没有验证周期,我们推测贸易战的影响较大。对那些本来运输成本就较高并且在海外存在产能的零部件,如部分压铸件、玻璃和制动盘等,欧美客户或将加速海外寻源,相关出口商业绩将承压。
长期来看贸易战会降低中国企业对下游的供货安全性,促使客户在寻源时优先选择非中国企业或非在中国生产的供应商。对于汽车前装零部件这一过程通常为1-2年,因此贸易战的影响或将在今年下半年至2020年显现。
4.头部零部件企业海外业务以本地化生产为主,短期风险较小
我们注意到A股海外零部件业务规模较大的公司,多数均采用了海外本地化生产的形式,在美国的存在形式也类似。由于本地化对就业、税收的支持,这些企业相比以出口为主的小企业,受冲击的可能性较低。
结论:
贸易战势必将给中国汽车行业的出海前景蒙上阴影。目前中国零部件企业对海外业务的依存度高于整车,A股中更是有18家零部件企业的海外营收占比超过50%。对于重资产(退出门槛较高,)、其他国家厂商有显著产能(可替代性较高)的部分零部件出口商来说,未来的主要出路在于1)加快落实海外本地化生产销售;2)产品线拓宽,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我们建议关注在海外已有根基,本地化生产销售形成体系的头部零部件企业——潍柴动力(000338.SZ)和均胜电子(600699.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