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金融 >

滴滴现百亿巨亏自曝其短 网约车未来将何去何从

2019-03-08 11:14:00

 

来源:新浪财经

2月13日,成立六年、中国科技界最大的独角兽之一滴滴被报道2018年的亏损数字高达109亿。罕见的自曝其短背后,更值得探究的是核心经营数据被“偶然流出”的背后,滴滴的真实目的何在,以滴滴为首的网约车模式是否走到了尽头?

2月14日,滴滴方面在年会上宣布2018年公司亏损109亿元,过去6年从未盈利,随后开启了一系列业务调整,包括裁员15%、关停非核心业务等。这一消息随即被媒体传播,并引发了多轮对于滴滴及网约车模式的讨论。对于渴望包装自己的未上市科技公司来说,在公众面前自曝其短,并放任其传播,是个罕见的行为。

然而,包括滴滴竞争对手、滴滴内部人士等多个信源向《商业周刊/中文版》表示,2018年,滴滴的核心业务实际上已经接近盈利。此外,滴滴正在进行新的战略转型,开展toB业务,成为“平台的平台”。这意味着,未来在滴滴上打车,提供服务的可能不只是入驻滴滴的司机,而可能是首汽约车等平台的司机。

从2018年8月的乐清顺风车恶性杀人事件之后,滴滴的发展就被踩了急刹车,公众形象也一落千丈。尽管被监管围剿、被公众批评,为滴滴说话的反而是其对手公司。首汽约车CEO魏东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滴滴的亏损源于其跟美团的竞争、业务上做了外卖的延伸,海外的扩张、技术研发等也消耗了大量资金。“就像京东、亚马逊也经历了长期亏损一样,亏损只是公司整体经营结果在财务层面的一个展现而已,并不能证明它的业务不健康。”

然而,在司机眼里,这种自曝其短是滴滴刻意在公众面前树立弱势形象。滴滴的隐形支出被认为包括对不合规车辆的罚款进行赔付,但多名北京滴滴司机表示,滴滴并未履行这一承诺。这些长期和滴滴打交道的司机,情绪化地表示,“滴滴可能又在耍花招,目的无非是躲避应给司机支付的罚金”。

滴滴的钱去哪了

连续爆发“打车大战”、“补贴大战”、“共享单车大战”的大出行领域,既是获得高额融资的热门行业,也是“烧钱”的重灾区。滴滴亏损来自多方面原因。美团在2018年突然切入出行是因素之一:2018年,美团宣布进军上海,滴滴随即和美团展开了激烈的补贴大战。此外,滴滴进入无锡等城市的外卖市场,也被认为造成了资金失血。

投资业务也被认为造成了滴滴财务表现下滑。除了投资的ofo,陷入无法提取押金的困境,根据公开资料,滴滴在2017年开始在无人车、海外市场、芯片等多个领域展开布局,包括1亿美元投资印度经济连锁酒店OYO,6000万并购投资车载无人货架魔急便,3亿美元投资人人车等,对外投资金额累计超过200亿人民币。此外,滴滴在共享单车、自营车等业务上的探索,也并不成功。一系列基于位置服务、数据分析的多元生活服务探索,虽然有利公司寻找新的增长点、构筑壁垒,但持续拉长的战线也给现金流带来巨大压力,业务濒临失败的被投公司减值更是直接影响了财报表现。

众多科技公司都追逐“创新性垄断”,通过巨额补贴,推动用户增长,快速取得市场地位获得定价权,并以此获得稳定盈利。因此,前期补贴和投入造成的亏损是可以忍受的,是获得用户所必须获得的代价。滴滴同样是这一理念的忠实践行者。在过去六年,滴滴共获得17轮融资,获得高达200亿美元资本支持,股东不乏阿里、腾讯、软银等大机构。通过兼并快的、Uber两大对手,一度获得了市场上超过90%的市场份额。

当滴滴寻求盈利,就可能给市场留下缝隙。“对出行平台而言,轻资产和短产业链运营模式下,平台的盈利能力和客户体验直接相互制约。一旦平台转向关注盈利能力,就可能给跨界而来的新进入者带来机会,引发新一轮平衡。”中信证券分析师许英博这样表示。魏东认为,网约车行业无法实现赢家通吃,“网约车本质是服务,是无法实现垄断的行业。”

滴滴将2018年的巨亏归结于补贴。目前,滴滴对司机抽成高达25%,根据测算,这一比例高于传统出租车公司对司机的抽成,后者仅为13%左右。尽管滴滴表示2018年补贴支出高达110亿元,但多名滴滴司机接受采访却表示,滴滴上的补贴逐步减少。

司机们既感谢滴滴给了自己谋生之路,也指责平台是垄断者、剥削者。“过去早晚高峰有冲单奖,但现在都取消了。”一名接受采访的北京滴滴司机表示。工作时间八小时左右,他一个月的收入在六千元左右。

滴滴的钱去了哪里?有报道指出,滴滴公司的隐形支出还被认为包括对北京等城市被查处的不合规车辆罚款进行赔付。不过,有多名接受采访的滴滴司机表示,尽管客服明确表示将会对这部分罚款进行赔偿,但一直到离开滴滴平台,司机们都没有拿到这笔赔款。2017年9月,吉林籍司机崔正一通过挂靠在一个名为“北京市缘聚汽车租赁公司”旗下而入驻了滴滴平台,并被告知,如果拉滴滴时,因为不符合“京人京车”(根据北京市网约车管理细则,想要从事专车运营,司机需要具有北京户籍,车辆必须是北京市交管部门核发的本地号牌),而出现了车辆被罚款的情况,滴滴公司将对此进行报销。然而,2018年4月,崔正一被交管局罚款11000元后,却并未收到滴滴方面的“报销”。“我向滴滴打了上百个电话,但说的都是我们在处理中。到后来,客服回复说,我因为挂靠了租赁公司,属于对公账户,我作为个人,没有权利来进行投诉。”缘聚租赁公司经理陈松则在接受《商业周刊/中文版》采访时表示,滴滴提供的“罚款报销”,由滴滴公司和司机个人进行对接,并不会通过租赁公司。“我只负责租车。”该经理这样表示。截至发稿,滴滴方面未对此事进行回复。

崔正一曾经是租赁公司排名最高的司机,每天工作11个小时以上,曾经单日成交金额达到1236元。因为维权无门,他离开了滴滴平台。“我承认自己确实有侥幸心理,因为刚开始开滴滴时,北京的查车并不严格。但如果没有租车公司和滴滴信誓旦旦地告诉我,我也不会开滴滴。”这种为了向市场提供运力而打擦边球的行为,最终伤害了滴滴,也伤害了司机自己。

滴滴提供的大量补贴,不仅流向了司机和乘客个人,也流向了租赁公司。在北京市场,满足“京人京车”条件的网约车司机数量稀少,为了提高供给,在以“报销罚款”的理由打消外地司机顾虑、吸引他们加入滴滴平台之后,这些司机还需要有北京牌照的车辆。在对车牌进行摇号的北京,北京牌照同样是稀缺物品。

为了满足合规要求,网约车市场的竞争对手神州租车实际上成了滴滴司机的车辆来源。山西籍滴滴司机杨鹏表示,其北京牌照的车辆来自一家车辆租赁公司,而该租赁公司同样没有自置车辆,其车辆来源是神州租车。他所租赁的“大众帕萨特”车型,通过“神州租车”App,日均价格为276元,月租价超过8000元。然而通过租赁公司,租赁价格为每月5500元。

神州租车是市场上最大的汽车买家之一。根据公开资料,在神州上市前,神州租车在资金极度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投入近20亿添置车辆。截至2017年末,神州租车保有车辆10.25万辆。2017年,神州租车购入新车约4.3万辆,在北京拥有车牌超过13万副。在神州租车财报里,并未披露其前五大客户的公司名称,接受采访的神州租车门店经理表示,其并不会对车辆租赁后的具体用途进行统计,公司也不掌握滴滴有多少车辆来自神州租车。

这些租赁公司是滴滴外部合作伙伴,并无股权关系,承担了滴滴能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得以运营的关键角色。滴滴从司机中赚取的抽成,还会对司机所属租赁公司进行返点。出行行业人士表示,相关返点能达到3%至5%。对于滴滴是否对公司进行了返点,缘聚租赁公司经理陈松未予回应。滴滴方面回复《商业周刊/中文版》否认了返点的存在,并表示,公司会根据不同租赁公司的实际情况,在司机招募、服务管理以及车辆运营管理等方面对租赁公司进行评估和奖励。对于奖励数额大小,滴滴方未予透露。

网约车平台的全面业务布局

这一运营方法让既缺合格司机、又缺合格车辆的滴滴公司得以在北京、上海等有严格网约车政策限制的城市运营。这也让滴滴付出了高额的补贴代价。“市场对滴滴最大疑问正是在补贴停止后,滴滴的价值几何。”一名要求匿名的早期风险投资人这样表示。

雪上加霜的是,新的对手不断涌入这个市场。“拥有互联网流量优势和具备一定生态建设能力的,我相信都对出行会有兴趣,基本上都会去看出行。”魏东这样表示。目前,已进入这一领域的有高德、携程、吉利等多家公司,福特、一汽、宝马等多家主机厂(握有发动机核心技术而将其他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产业链内其他公司的汽车厂商)也对网约车市场兴趣浓厚。网约车战场里狼烟四起,远未到终局。

为何自曝其短

相比滴滴为何亏损,更容易被忽视的是亏损被公之于众的目的是什么?“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我们相信这样的核心数据从不可能偶然流出并被媒体放大,显然,滴滴希望通过对其亏损的描述在媒体和舆论上弱化其垄断受益者的形象,进而努力软化司机群体对其压力。”FT专栏作家周掌柜这样表示。《商业周刊/中文版》向滴滴公司求证亏损数字的真实性,公关部则表示不予置评。

滴滴的核心业务实际上仍增长强劲。根据虎嗅网报道,目前滴滴账面金额高达100亿美元。即便是持续的亏损,仍能让滴滴“过冬”。

这家公司真正的经营风险之一来自政策层面。交通运输部等七部委共同颁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自2016年11月1日起开始实施。各地推出多项相关监管措施,针对车辆和司机的准入门槛、乘车与数据安全、营销与定价方式等几个方面做出规范。然而,2018年连续两起司机杀人事件,尤其是8月的乐清顺风车司机恶性杀人事件,让滴滴进入了反思和整改期,相关举措包括创始人公开道歉、人事处罚、接受相关部门进驻检查以及全公司上下投入安全工作。滴滴平台上的司机和车辆合规问题也随之被各界重视。

和首汽约车等由传统出租车公司转型而来的公司不同,过去滴滴平台上不合规车辆数量庞大。据滴滴201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上海已激活的41万余名司机中,仅有不到1万名司机具有上海本地户籍。

六年间飞速成长为全球出行服务巨头,但滴滴不过是“戴着镣铐跳舞”,其规模和发展速度也与政策和监管有着极强的关联性。交通运输部在乐清事件后,曾发文严厉批评滴滴公司“对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敬畏心,缺乏依法经营的意识”,除了改进客服等举措之外,一直被忽视的司机资质问题也被滴滴管理层重视。“没有哪个公司会想去和政府对抗。很多事情不是滴滴管理层所能决定的,”一名要求匿名的出行行业人士这么表示。“在乐清事件发生之后,滴滴把整个公司的方向确实转到了安全、合规上来。但合规无法一夜之间完成,因此对外,滴滴也不再大谈自己的几亿用户、全球第一大出行平台这些数据,而必须表现出弱者形象,以获得各界宽容,争取更长的整改时间。”

影响滴滴扩张的一大瓶颈在于合规车辆。“资本推动之下,滴滴等平台坐大,现有的商业模式已经成型,仅滴滴号称有近3000万司机。如果完全按监管政策调整,涉及到模式调整和利益损失,存在一些难度。”安邦智库高级研究员贺军这样分析滴滴的处境。

在首汽约车CEO魏东眼里,滴滴过去所做的事情是把“黑车”公开化、系统化。他认为,地方政府执法手段有限,导致了即便有不合规,被查也不过是罚款。“我知道在一些地方的操作当中,其实是放了一马的。”复旦大学数字与移动治理实验室主任郑磊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曾表示,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关于司机户籍的规定,当初反对声音很大,监管部门自身也意识到这一点;另一方面在操作上很难实现监管,因为车牌可以从外观分辨,但司机的户籍,依靠传统执法手段,只能一辆一辆车拦下来查身份证,“监管部门哪来这样的警力和人员去检查每一辆车?所以他们也知道很难操作。”

网约车的未来

合规压力之下,滴滴正在进行战略转型。有观点认为,滴滴需要向重资产模式演进,这意味着转向自有车辆、招聘司机的模式开展业务。“轻资产和短产业链运营模式下,出行服务的竞争远未结束。汽车技术变革也将成为出行竞争最关键因素之一,”中信证券分析师许英博在发布的分析报告《滴滴:棋至中局》中这样表示,“如要在客户体验和盈利能力之间有效平衡,则需向重资产模式演进,积极布局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以降低成本和提升壁垒。”

但滴滴选择的是一种更轻的模式。据公开报道,政策压力下,推动车主合规是滴滴网约车平台公司的工作重点,滴滴方面表示,如果严格按照合规标准清退车主,滴滴的运力将只有原来的10%。为了满足合规,滴滴的应对策略是to B—将接入传统租车公司和首汽、易到等B端运力,打造开放平台。这意味着,未来在滴滴上打车,提供服务的可能不只是入驻滴滴的司机,而可能是首汽等平台的司机。如果说,同时开放了自营和加盟业务的首汽约车等公司是“出行平台”,在魏东看来,接入多家平台的滴滴,将成为“平台的平台”。

面对市场行业老大的动作,魏东也在考虑首汽约车的下一步如何行动。他把自己比喻为在大海上航行的船长,要看风向、油耗,也要观察敌船来的速度。“我们也在想,如果滴滴做平台化以后,未来我们两家之间真正的竞争点会是在哪,我们应该怎么发挥自己的优势,怎么打接下来的仗?”不过,滴滴的开放平台策略看上去是为了满足合规的权宜之计,其他出行平台是否愿意入局,仍是问号。

尽管看上去合规是关系滴滴和所有网约车平台持续运营的一大要素,但魏东指出,合规只是经营的底线,网约车竞争的核心仍是运营能力。“谁的运营效率最高,谁能最快或者最低成本获得乘客,让司机运营效率足够高,谁就能持续胜出。否则,拥有再多合规牌照,最后也会被人吞并。”他说。

贺军认为,除了网约车平台的问题,地方政策也存在值得商榷之处。网约车监管政策是“中央+地方”的方式,交通运输部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然后各地自行制订管理细则。“地方政策有利益保护和利益平衡,如果按监管政策来,很多网约车平台恐怕无法运营。比如,现在全国网约车3000多万,但合法的网约车驾驶员却仅仅只有55万。国家发行的网约车运输证更是仅40多万本,比例还不到2%。很显然,严格清退就意味着毁了这个行业,”贺军告诉《商业周刊/中文版》,“公共政策制订的核心就是协商、讨论利益平衡,现在看来,网约车监管政策的出台过程,缺乏对多方利益的妥善考虑。”他表示,一些地方保护的政策,应该打破。以北京为例,要求网约车的门槛是“京车京人”,这基本上没有可能做到,应该结合实际做一些弹性调整。

即便面临合规的高压线,滴滴实力仍然雄厚。根据互联网大数据公司QuestMobile向《商业周刊/中文版》提供的数据,目前滴滴App的月活用户接近9000万人次,日活用户超过1800万人次,远超市场上其他竞争者。“单车日均收入”是衡量出行公司运营管理水平的关键指标,据魏东透露,滴滴在行业里仍然处于领先位置。滴滴手上仍有牌可打。2017年,滴滴获得支付牌照,进一步打通业务生态。截至今年1月14日,滴滴金融平台已经推出了四款金融产品,理财、车险等多个领域都有涉及。此外,在海外市场、无人驾驶领域,滴滴都大手笔进行了投入。

在全球范围内,对于科技公司进入公共基础设施领域,政策界、学术界、产业界之间如何互动,进行可持续的市场设计,是个全新的命题。“政府对科技产业的支持,应该提高专业研究和甄别能力,强调服务的公共性;科技公司要摒弃技术至上思路,重视服务水平,重视消费者感受,重视商业伦理与道德。有些公司也许盈利模式都没搞透,就圈来资本来急速扩张,结果要么是垮台,要么是欺骗。”贺军点出。

滴滴司机杨鹏、崔正一和他的同伴们认为这家公司并不会垮台,但他们都心灰意冷地离开了滴滴平台,并表示,“绝不再回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