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扩张“遇上”专利调查 中国牛磺酸市场格局或迎生变
作为全球牛磺酸生产基地,中国牛磺酸供应市场格局或将发生变化。
日前,全球最大牛磺酸生产企业永安药业(002365.SZ)发布公告称,从国家商务部官方网站上获悉,美国有企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申请,指控永安药业对美出口、在美进口或在美销售的牛磺酸(2-氨基乙烷磺酸)产品及生产工艺侵犯其专利权,请求ITC发起337调查并发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
“美国已对中国牛磺酸产品及生产工艺的专利发起337调查。”2月14日,深圳一券商研究员对记者表示,中国所有牛磺酸生产企业均被指控,如果调查结果属实,对全球牛磺酸产业的格局都将发生较大的改变。
遭遇专利调查
永安药业公告称,美国VitaworksIP公司、Vitaworks公司等申请人,依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规定,已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申请,指控对美出口、在美进口或在美销售的牛磺酸(2-氨基乙烷磺酸)产品及其生产工艺 (Certain Taurine, Methods of Production and Processes for Making the Same,and Products Containing the Same)侵犯其专利权,请求ITC 发起 337 调查并发布有限排除令和禁止令。
据悉,除永安药业外,湖北远大生命科学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江苏江阴华昌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及行业内相关客户也在申请之列。此外,Vitaworks已向美国新泽西法院提起诉讼,起诉永安药业及部分客户侵犯其相关专利。
所谓337调查,是指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简称USITC)根据美国《1930年关税法》(Tariff Act of 1930)第337节(简称“337条款”)及相关修正案进行的调查,禁止的是一切不公平竞争行为或向美国出口产品中的任何不公平贸易行为。其调查对象为进口产品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以及进口贸易中的其他不公平竞争。
资料显示,2012年11月举行的“科技创新全球化进程中中美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倾销法律实务高峰论坛会”上,中国已经成为美国“337调查”的最大受害国,在已判决的相关案件中,中国企业的败诉率高达60%,远高于世界平均值26%。
“自2008年以来,牛磺酸产品价格一直呈现上涨趋势,且近几年随着环保政策趋严,供给端产能持续缩小。”上述研究员指出,美国是当前国内企业出口的主要地区之一,如今遇上这一专利调查,对行业市场格局和行业内企业都比较大。
对此,永安药业也表示,公司高度重视上述诉讼,已聘请美国律师事务所积极做好应诉事宜,并成立专门工作组协助美国律师向新泽西法院提交相关文件资料,同时向新泽西法院提出了驳回申请。
业绩或受影响
牛磺酸纯品为无色或白色斜状晶体,是一种含硫的非蛋白氨基酸,它与胱氨酸、半胱氨酸的代谢密切相关。人体合成牛磺酸的半胱氨酸亚硫酸羧酶(CSAD)活性较低,主要依靠摄取食物中的牛磺酸来满足机体需要。纯品为无色或白色斜状晶体,是一种含硫的非蛋白氨基酸,在体内以游离状态存在,不参与体内蛋白的生物合成,但它却与胱氨酸、半胱氨酸的代谢密切相关。
根据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的统计,牛磺酸下游45%用于饮料、30%用于宠物食品、14%用于保健食品、8%用于饲料(鱼虾、母鸡等)、2%用于药品、1%其他。
从供给端来看,牛磺酸的全球产能基本都在国内,日本有少量产能,但仍需从中国进口。中国目前牛磺酸生产商主要有永安药业、湖北富驰、江阴华昌、江苏远洋4家,以2016年出口销量计算,永安药业占比47%,湖北富驰占比28%、江阴华昌占比14%、江苏远洋占比9%。
对永安药业来说,若在此次调查中败诉,对公司业绩或带来较大负面影响。公司方面表示, 2017年,牛磺酸出口美国的数量占总销售数量的比例约为22%,占比较高。若美国 ITC 调查对公司做出不利的裁决,可能对公司业绩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事实上,当前的永安药业刚刚完成产能扩充。2018年11月28日,公司发布公告称,目前,公司年产3万吨牛磺酸食品添加剂项目已基本完成相关资质的审核评定工作,履行完必要的政府部门审批手续,达到生产经营条件。待该项目投产后,永安药业的牛磺酸产能将达到5.8万吨,其中,公司原有牛磺酸产能3.4万吨,实际可利用产能2.8万吨(原老厂区的0.6万吨产能由于设备老化等原因,已停止使用),新建项目产能为3万吨。
“这部分产能原本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而建设的。”上述研究员表示,中国牛磺酸产能约6万吨,但2016年起,湖北富驰产能不稳定,环保趋严供给下降,且需求端以年均5%左右的速度增加,这将拉大产能缺口,但如今的这场专利调查的走向,将决定着整个牛磺酸产业的产能结构,影响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