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业的寒冬已经过了 正在回暖?
在爆款这个词出来许久后,似乎我们现在依然不知道,爆款到底应该是啥样,或傻样。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爆款”该怎么爆……
现在一堆影视公司发布财报情况都挺好的,比如慈文传媒就前三季度营收涨137%。
于是乎,有人就再说,影视业的寒冬已经过了,正在回暖。
国际金融报记者郑馨悦和书乐就“影视寒冬回暖”的话题进行了一番交流,而交流的关注点,则是这家叫慈文传媒的“麻雀”。
10月29日晚间,慈文传媒公布2018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136.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2.45亿元,同比增长64.19%。
是不是看着有点眼晕,那就来点不晕的,你知道《沙海》吧,你听过《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不,都和这个公司有关。
其出品的《沙海》于7月20日起在腾讯视频独播,上线5个小时播放量即过亿,截至目前累计播放量超过54亿次。
此外,由慈文传媒100%投资、被其视为“剧王”的《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自9月17日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开播,根据相关媒体报道,《凉生》打破了《如懿传》的单集网络版权价格,总售价接近12亿元。
郑馨悦就此提出疑问,除了这么多爆款,这个公司的业绩也上来了,是不是爆款引发了回暖?
爆款拯救影视业,这确实是一个好标题。但愚以为,言之过早。
为何现在会出现凉凉的影视寒冬?
前些年的影视娱乐业急速增长,尤其是票房业绩的暴增,本身一个重要原因是在线票务极大的增加了观影这一用户相对变化不大的存量市场的转换率,即观影者和电影院、电影票之间的距离得到了极大的缩短。
而这样的红利期已经被开发殆尽下,如果没有影视娱乐业在产品质量上的有效提质,进一步刺激观影者的数量、族群出现增量市场走势,以及通过品质吸引存量市场的观众更高频次的“付费”,整个影视娱乐业增速放缓或者下滑是一个必然的状态。
一两个爆款的出现,极大的刺激到营收,并不足以改变盘面。
怎么样不让影视业凉凉了?
从过于虚火的明星经济、IP经济,走向真正品质化的编剧模式、制作班底模式,用精耕细作于影视娱乐业更多流程,尤其是影视娱乐业的衍生环节,和玩具、旅游和其他文创产品进行深度合作、精细化分工。
毕竟,重金招揽几个名人明星、或重金购买超级IP,这一过去以为的“票房号召力”,目前已经成为了票房毒药。
不仅仅“毒”了影视娱乐业,也同时快速消费了明星和IP的资源,造成了票房红利期的“提前”干涸与结束。
爆款到底应该怎么定义?
就以《凉生》为例,该剧播放量和收视率均属当期前列,但我们却不能称之为爆款。
难道就因为它的豆瓣评分6.0?
当然不是。关键在于爆款应该如何爆。
爆款这个概念,本身没有一定之规。而在书乐看来,能算爆款的,至少要具有3个条件,且同时具有。
其一:收视率或点击率真实而在一段时间内形成霸榜。
其二:至少要在社会舆论中有一定时间的霸榜,比如早前的延禧攻略和与之PK的如懿传这样。
其三:爆款还有个特征,就是跳出影视,进入到更多相关领域产生影响。
比如早前几部韩剧带动电商和旅游,这才是爆款的色彩。
影视圈的爆款概念,其实也同样可以出现在电商、游戏等领域,同理可证。
而在国内,我们总在说的那些爆款们,似乎也就是完成了第一项,在收视率或点击量上有点靠谱。还有可能是刷的。
这不叫爆款,叫自嗨式自爆,爆完就凉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