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金融 >

精准医疗为肿瘤治疗打开一扇“生命之窗”

2018-08-31 08:41:00

 

来源:经济参考报

癌症,很多人心中的洪水猛兽,甚至被视为“生命终结的先兆号角”,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面对不断攀升的癌症发病率、居高不下的死亡率,如何正确对待癌症,成为备受关注的议题。

近日在沈阳召开的2018中国肿瘤学大会上,多位专家表示,虽然面对每年430万新发癌症病例、280万死亡病例,中国肿瘤防治工作形势严峻,但精准医疗犹如一扇科学之窗,为肿瘤患者和肿瘤科研打开了一扇新的“生命之窗”,让“带癌生存”不再是天方夜谭。

持续攀升的发病率敲响生命警钟

在2018年中国肿瘤学大会上发布的、由中国抗癌协会编写的《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17)》显示,2016年中国城市恶性肿瘤位列全人群死因第一位,且恶性肿瘤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

国家癌症中心肿瘤登记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78.07/10万,死亡率为167.89/10万;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女性乳腺癌是我国主要的常见恶性肿瘤,约占全部新发病例的77%。

“目前,我国癌症有三个五特点。”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表示,在世界范围内,每五个肿瘤病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人;在医院中,每五个死亡病人,就有一个是肿瘤病人;癌症病人的花费是普通患者的五倍以上。“肿瘤正在困扰着很多人的生活,威胁着他们的生命。”

中国工程院院士詹启敏在会上表示,目前中国肿瘤防治工作很严峻,每年肿瘤新发病人430万、死亡病人280万,我国肺癌、胃癌、食管癌死亡率排在全世界第一位。《中国恶性肿瘤学科发展报告(2017)》也显示,目前中国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全球的35.78%和37.56%,已经成为世界上肺癌发病和死亡最多的国家;全世界近50%的胃癌发病和死亡病例都在我国,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约30%,也明显低于同为胃癌高发国家的日本、韩国。

樊代明表示,从医学角度上看,癌症有三个1/3:1/3的癌症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诊断治愈,还有1/3的晚期癌症通过正确治疗,寿命可以延长,生活质量可以提高。“我们需要紧盯后1/3,狠抓前2/3。”

无论是对于“前2/3”还是“后1/3”,精准医疗都是一方良剂。参加会议的亚洲肿瘤协会主席金烈宏表示,精准医疗、靶向治疗作为治疗肿瘤的一种新趋势和方向,药物会特意选择致癌点位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较少地波及正常组织细胞。“作为近些年出现的新医疗手段,在韩国也有一定的推广和使用,目前靶向治疗和化疗、放疗一起是医院治疗的主要方向。”

通过精准医学面对恶性肿瘤,是医学界面对的重大挑战,也是必然选择。专家表示,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粗线条模式”的临床诊疗时代正在终结,只有更加深入地了解肿瘤,并精准进行治疗,才是未来提升整体疗效的关键。

为肿瘤治疗打开一扇“生命之窗”

随着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及各种检测手段的进步,医学界逐渐具备了对肿瘤病因溯源的能力,并可借助分子分型、分子标志物、分子靶点等,实现肿瘤早期发现、精准诊断、精准分类、精准阻断、精准治疗,即实现肿瘤精准医学。

随着对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视度不断增加,给予个体基因检测的肿瘤个性化治疗和精准治疗成为重要趋势。

詹启敏告诉记者,自己往往用一张浮在水面的冰山图来诠释肿瘤研究:水面以上的部分是可以通过病人主诉和体征被发现、诊断的肿瘤;水面以下部分的未知,就像肿瘤形成并产生临床症状之前的深层次分子生物学改变。“现有临床诊疗也主要针对肿瘤形成的最后阶段,显得被动,临床疗效打折扣。”

“过去化疗药物被称为细胞毒药,杀死肿瘤的同时,其他正常组织也会伴随副作用。在没有靶向药物之前,化疗药物的平均有效率只有25%到30%,也就是10个化疗病人用同一种化疗药,只有3个人有效,另外7个人的肿瘤可能不会有效好转。”詹启敏说。

目前,国际上以肿瘤为主要对象,覆盖从早期筛查、辅助诊断、伴随诊断、精准治疗全流程的精准医疗产业已在逐步形成。精准医疗也成为中国健康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科技部曾召开国家精准医疗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中国精准医疗计划,要求在2030年前我国将在精准医疗领域投入600亿元。

“精准治疗意味着什么?因为每个人都不一样,没有一种药物可以包打天下,精准治疗就是通过科学手段为病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詹启敏表示,应该说未来肿瘤的治疗方向是精准医疗。“随着精准医疗逐渐变得更加有效,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从高端技术变成大众适宜技术,避免重复无效医疗,从卫生经济学来说也会降低医疗费用。”

专家表示,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和普及,使用精准医学手段找到用药敏感患者,可以避免其他不敏感的患者使用后产生副作用,并为其找到敏感有效的药物,则可以实现用少量费用获得理想治疗效果。而未来随着有价值精准治疗手段不断开发应用,在获得理想疗效的同时,治疗费用也会相对下降。

打通精准医疗“最后一公里”在医院

专家指出,肿瘤精准医疗除了高水平的科研技术,还需要大队列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我国患者数量多、病种全,具备肿瘤大样本人群和特定疾病患者两个双重前提。虽然我国精准医学起步较晚,但如果可以有效合理利用这些既有优势科研资源,对精准医疗研究不仅很有助益,甚至可能在应用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目前,在国家863、937及行业专项支持下,我国学者已发现多个肿瘤分子标志物。目前这些肿瘤标志物还处于临床前验证、转化的过程中,完成转化后将会大力有助于肿瘤精准医学的精进。同时,国家也在构建百万人以上的自然人群国家大型健康队列和重大疾病专病队列,推动一批精准治疗药物和分子检测技术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打通精准医疗的最后一公里在医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王红阳表示,精准诊疗的对象是病人,要把精细化的检查、个性化的措施在医院落实。很多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也要走出实验室,在医院落实。“虽然现在受医疗技术能力影响,无法做到千人千方,但期待未来可以用适合患者的综合性方案,并可以在此基础上予以特异性治疗。”

王红阳等专家表示,从最原始数据的积累,直到可以作为一种临床诊疗方法,这其中有着很长的一段时间,需要去研究和临床验证。同时,与患者接触的医院应调动积极性,参与数据的深度挖掘,结合基础研究、临床试验,把数据的分析更好利用在临床诊断上,造福广大患者。

此外专家表示,对于精准医疗的发展,公众还要给予一定的耐心。医疗行业涉及每个人的生命,精准医学的发展也需要科研人员持续研发和反复的临床验证。可以预见,精准医疗作为未来肿瘤治疗的趋势,这扇“生命之窗”终将开启,也许就在不远的未来。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