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超21亿投四大项目 药明康德闪电回归A股
作为2015年中概股私有化大潮中的一员,历经3年,被视为“医药界华为”的无锡药明康德新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明康德”)终于将回归中国A股市场。
4月13日,证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药明康德的首发申请。4月16日,药明康德在上交所网站披露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初步询价及推介公告》显示,药明康德股票代码为603259,该代码同时用于此次发行的初步询价及网下申购,此次发行网上申购代码为732259。其IPO发行数量不超过1.04亿股,预计募集资金使用额为21.30亿元,较公司此前预披露的57.40亿元减少63%。
就在20天前的3月27日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51次工作会议上,药明康德成功过会。
经过10余年的打拼,药明康德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CRO企业。“这是CRO行业标志性的事件,中国最大的CRO公司独立在A股上市,意味着国内资本市场更能够理解它。”国内一家投行人士曾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上市IPO,只是药明康德所有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但显然并不是全部。虽然早已获得礼来、阿斯利康等国际医药巨头的订单,但全球CRO巨头对这家中国企业依旧虎视眈眈,与他们相比,药明康德仍存差距。
同时,中国医药创新企业日益增多,国内制药巨头们纷纷转型创新药领域,这加剧了中国新药研发行业的竞赛。另一方面,药明康德在国内的竞争对手们都早已实现IPO,他们手握资本,异军突起,试图与药明康德在细分领域分庭抗礼。
这些都是药明康德需要突围的地方。
50天“神速”过会
继富士康之后,第二家走上“IPO快速通道”的新经济公司药明康德再次成为资本市场焦点。2月6日,证监会网站上,药明康德的招股预披露更新;3月27日,药明康德上会。
从在上交所排队企业中名列第73位到顺利过会,药明康德只用了50天左右。
得以“神速”过会的背后,是中国新药政策与环境持续改善、监管层积极拥抱新经济企业、独角兽备受市场追捧的事实。但突然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却给市场环境带来诸多不确定性。
在这种大背景下,药明康德何时能完成IPO的最后“一公里”成为焦点。围绕目前的市场环境是否会影响药明康德的IPO进程等相关问题,时代周报记者向药明康德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仍未获正面回复。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药明康德或将成为首个以IPO形式回归A股的中概股。
根据此次证监会披露的发审会会议审核情况公告,作为中概股回归IPO的案例,监管层首先关心的是药明康德当时在海外上市的相关问题,包括股权架构设置,发行人及其关联方境外上市架构的建立及拆除情况等。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药明康德原间接控股股东Wu Xi Cayman(无锡开曼)曾于2007年8月9日在纽交所实现IPO上市,并于2015年12月10日完成纽交所下市流程。
Wu Xi Cayman(无锡开曼)于纽交所下市前的实际控制人为 Ge Li(李革)及 Ning Zhao(赵宁)、刘晓钟、张朝晖四人,从纽交所下市时支付的下市对价及现金补偿合计32.25亿美元。
证监会要求药明康德的代表说明,退市过程是否符合上市地证券交易所及上市地的法律法规要求,以及退市过程中各交易参与方的背景,与发行人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者其他利益安排。
药明康德的招股书指,Ge Li(李革)及 Ning Zhao(赵宁)、刘晓钟、张朝晖为发行人的创始人,签署了有关一致行动的协议。根据上述安排,Ge Li(李革)及 Ning Zhao(赵宁)、刘晓钟、张朝晖共同控制药明康德合计34.4812%的表决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此次,证监会还要求药明康德说明,部分股东无法穿透计算,“是否存在规避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形,现有穿透比例是否充分,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存在利益输送”。
时代周报记者查询招股书发现,药明康德在处理境外上市架构时,并未完全拆除所有的股权架构。而原则上,监管层希望企业能清理掉境外架构。
作为主营业务在海外的CRO企业,药明康德显然不可能将海外的所有架构都清理掉。因此,药明康德的上市安排对于海外仍有大量业务的拟IPO企业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而在实际控制人之外,证监会所关注的还包括发行人药明康德的独立性。此次药明康德实际控制人Ge Li(李革)等4人共同或分别控制多家从事与发行人类似业务的医药企业。
“请发行人代表说明:所控制的企业实际从事的业务,是否与发行人业务相同、相似或具有上下游关系,是否具有相同客户或供应商,是否具有相同的技术来源,在研发、生产、检测的全业务流程中是否存在重合之处,是否与发行人存在同业竞争,在场地、设备、人员等方面是否完全独立。请保荐代表人说明核查方法、过程并发表核查意见。”证监会指出。
或较计划大降63%
药明康德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涵盖新药研发全产业链的全球性医药研发服务企业,拥有包括国内上海、苏州、天津、武汉、常州及美国费城、德国慕尼黑等全球26个研发基地/分支机构。2016年公司CRO服务市场份额排名全球第11位、中国第1位。
市场人士认为,药明康德的快速过会,得益于近期A股拥抱“独角兽”的政策,同时给相关公司指出一条快速上市的可行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以“闪电”速度通过发审会之后,药明康德一直在等待来自证监会的上市批文。药明康德首席财务官、首席投资官胡正明并不愿正面回应时代周报记者,他在回复短信中给出的理由是“发行事务繁忙”。
胡正国在药明康德服务超过10年,被公司内部视为李革团队的核心人物。官网资料显示,其负责运营、财务、IT、项目管理和战略规划等事务。
根据药明康德此前披露的招股书(申报稿2018年2月2日报送),未发行前股本为9.38亿股,发行不超过1.04亿股,发行完成后公开发行股份数占发行后总股数的比例不低于10%,合计募集资金合计约57.40亿元。
“像这样的龙头股,上市之后或可过千亿市值。”东方高圣上海公司总经理、深圳负责人瞿镕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一般如此体量的企业并不愿在IPO阶段稀释太多的股票,待上市后股价涨上去之后再进行资本运作。
有业内人士指出,尽管市场对于药明康德的期待很高,一旦IPO成功,过高的估值仍可能遭遇投资者“用脚投票”,中小投资者尤其要警惕其中的投资风险。
根据数据,沪深两市过去一年共有346只股票发行上市,其中343只股票的发行市盈率在23倍以下,占比超99%。
4月13日,证监会按法定程序核准了药明康德以及亚普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的首发申请。上述企业及其承销商将分别与上交所协商确定发行日程,并陆续刊登招股文件。上述企业筹资总额不超过30亿元。
4月16日,药明康德在上交所披露《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招股意向书》,预计募集资金使用额为21.30亿元,较公司此前预披露的数额减少63%,所募集资金将投资于苏州药物安全评价中心扩建项目(7.27亿元)、 天津化学研发实验室扩建升级项目(5.64亿元)、 药明康德总部基地及分析诊断服务研发中心(91#、93#)(2亿元)和补充流动资金(6.39亿元)。
面临对手夹击
此次药明康德首发获发审委通过,李革或许要长舒一口气。从2015年4月启动私有化以来,李革及其团队一直都在为上市忙碌着。
“他(李革)的眼光看得很长远,具有前瞻性,往往能够看到未来两三年的发展趋势,同时对内部管理团队颇为严格。”一位接近李革的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评价道。
在药明康德启动私有化两年之后的2017年10月,中国出台药监新政,进一步鼓励药品研发和创新,资本随即在创新药领域展开疯狂追逐。而药明康德所处的CRO行业是这一波红利的受益者。
“药明康德当下的回归是正确的选择。”西南证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朱国广认为,“现在国家政策环境发生了变化,开始了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步伐,鼓励创新,对创新药也尤为重视。”
许多制药巨头亦纷纷转型创新药领域,而前段的新药研发环节则需要交予药明康德等企业完成。近日,人福医药(600079.SH)表示,公司与药明康德在研发项目上有合作。
除此之外,在美国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李革在资本运作方面擅长做“加减法”。除药明康德本身整体上市之外,其分拆的药明生物(02269.HK)去年在港股亦大获成功,市值一度接近千亿港元。截至2018年4月13日收盘,报收79.10港元,总市值967.59亿港元。
“药明生物能获得那么高的市值,真是出乎我们预料。”上述接近李革的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今年3月,药明生物在短短不到10小时内便完成数亿美元的增发。
此外,药明生物还分拆了专注于小分子新药工艺研发及生产业务的子公司合全药业,挂牌新三板,其市值目前已突破200亿元。更为难得的是,大股东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还牢牢把握着控制权,一度直接持股达86.34%。
尽管药明康德已位列中国CRO行业第一梯队,但其仍面临来自全球及国内巨头们的激烈竞争。国际大型CRO企业如QuintilesIMS(昆泰)、Covance(科文斯)、PPD(医药产品开发公司)、Parexel(精鼎)等已陆续以合资、设立独资企业或收购等方式进军中国大陆市场。
这些国际CRO 企业成立时间长、资金实力雄厚、研发技术水平高,将给本土CRO企业的日常业务推广活动造成较大的冲击。
而在中国本土,部分CRO企业在各自细分行业中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例如康龙化成亦专注于早期化学研究及临床前CRO研究、昭衍新药专注于临床前CRO研究、泰格医药、博济医药专注于临床CRO研究等。
行业排名靠前的凯莱英最近披露的2017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4.23亿元,同比增长28.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41亿元,同比增长35.04%。
“我们也在看药明康德上市以后,(市值情况)怎么样。”上述接近李革的知情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与各方所期待的一样,药明康德亦在观察自身未来的上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