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科技今日冲关IPO 胜算几何?
过度依赖前五大客户、募投收益或夸大、股权异常集中等问题突出
尽管发审委要求越加严苛,过会率越来越低,但该上会的企业还是得上。1月26日,又有两批次6家企业集体上会,其中就有一家耳机生产商——广东朝阳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朝阳科技)。《金融投资报》记者整理发现,该公司业绩高度依赖前五大客户、募投项目效益涉嫌夸大等问题突出,在“7否6”“5否4”超低过会率背景下,其要想成功过会估计有点悬。
业绩依赖前五大客户
公开资料显示,朝阳科技主营电声部件及电声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2014-2016年、2017年1-6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3.58亿元、4.06亿元、4.91亿元和3.37亿元,呈逐年增长之势;各期净利润则分别为3083.52万元、3461.49万元、3656.30万元和3950.85万元,也比较好看。但需要注意的是,2014-2016年、2017年1-6月,公司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90.64%、81.36%、74.88%和66.82%,客户十分集中,尤其在2014年,公司基本就是完全靠前五大客户生存。
招股书中,公司分别披露了每年前五名供应商的情况及供应商自身的背景。《金融投资报》记者发现,莱芜日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东莞市全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均在2016年才设立,但当年就已是公司的前五大供应商。
具体来看,莱芜日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6月21日才成立,当年就成为公司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达到1405.6万元,占比达5.61%,2017年1-6月再采购3074.62万元,占比达15.04%。东莞市全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9月28日设立,当年就成为公司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金额达392.15万元,占比达1.57%,2017年1-6月采购额达1067.17万元,占比达5.22%。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歌尔股份既是公司的供应商又是客户,双方采购和销售双向进行。
现金流净额低于净利
乍看之下,朝阳科技业绩保持增长之势,但就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看,两者差异较大,且后者长期低于前者。
2014-2016年、2017年1-6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09.87万元、2812.48万元、2314.41万元和3587.78万元,净利润分别为3083.52万元、3461.49万元、3656.30万元和3950.85万元,两者之间的差异悬殊。
对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低于净利润,公司称是因为存货余额和应收账款余额增加较多。数据显示,2014-2016年、2017年1-6月,公司存货账面净额分别为4363.98万元、7900.26万元、8299.76万元、9830.49万元,逐年大幅增长,占总资产的比例达到18.27%、24.39%、21.26%和21.90%;而截至2017年6月30日,公司应收账款账面净额为16506.66万元,占总资产达到比例高达36.77%。
募投项目效益或夸大
此次IPO,朝阳科技拟募资26998.36万元,用于现代化电声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耳机及配件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及扩产项目及电声研究院研发中心建设项目。
公司阐释称,现代化电声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周期为18个月,达产后将形成入耳式耳机每年1000万个、蓝牙耳机每年100万个的生产能力,为公司创造年均收入37948.72万元、年均净利润3914.52万元。而耳机及配件生产线技术升级改造及扩产项目建成后,将在现有产能基础上增加入耳式耳机每年120万个、头戴式耳机每年120万个的生产能力,增加年均收入21538.46万元、年均净利润2336.42万元。
同时,公司还披露了耳机成品的单价。2014-2016年、2017年1-6月,入耳式耳机销售单价分别为6.72元、8.17元、13.64元和14.48元,逐年增长;头戴式耳机2015年-2016年、2017年1-6月,销售单价分别为188.03元、175.18元、182.24元,变化并不大;蓝牙耳机最近两年才生产,单价一直是85.36元。以耳机成品2017年1-6月的单价计算,现代化电声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新增产能的效益仅有23016万元,距离公司预计的项目投产后年均收入37948.72万元相去甚远。
存实控人不当控制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朝阳科技股权异常集中,存在实控人不当控制的风险。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沈庆凯、郭丽勤夫妇,两人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持有公司6848万股,占公司发行前总股本的95.11%,持股比例较高。本次发行后,实际控制人对发行人仍有绝对控制权。
同时,公司股权演变中,除了有公司员工间接入股外,几乎没有引入外来投资者。而招股书中显示,2014-2016年,沈庆凯、郭丽勤两人曾无偿借款给朝阳实业、东莞律笙和朝阳科技,金额累计达到3823.5万元。虽然都是实控人无偿借款给公司及子公司,但公司股权过度集中背景下,公司内控等问题仍值得注意。
上述问题,《金融投资报》记者整理发至朝阳科技,但截至记者发稿,仍未获回复,对此《金融投资报》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