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金融 >

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明显 消费第一驱动力强劲

2018-01-25 10:31:00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亮眼数据出炉,是件值得欣喜的事。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80万亿元,6.9%的增速超过预期,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是自2011年以来首次加速,经济稳中向好的态势明显,其中消费继续扮演第一驱动力的角色,并在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下蓄势迸发,将为经济增长注入更大动能。

在GDP超预期的增速之下,消费更是连续1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比2016年净增3.4万亿元,同比增长10.2%,其中消费升级类商品较快增长,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及化妆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1.7%、15.6%和13.5%。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4年的50.2%、2015年的66.4%、2016年的64.6%到2017年的58.8%,已经连续4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继续发挥着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

这一作用的稳定发挥,得益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从而促进了我国消费市场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其中,有几个特点比较突出。

一是零售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当前,零售企业积极转型升级,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传统零售深度融合,新模式、新业态快速发展,消费市场充满了活力。商务部监测的5000家重点零售企业经营业绩呈现连续回升态势,2017年全年销售额同比增长4.7%,较上半年和上年全年分别加快0.3和0.7个百分点。网络零售所占份额继续扩大。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5.5万亿元,同比增长2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已达到1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

二是农村和中西部发展加快,消费市场不平衡状况不断改善。这既是消费市场出现的新变化,同时也是消费增长潜力的最大“矿山”。

我们看到,随着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精准扶贫、电子商务进农村等政策持续推进,乡村社会的消费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17年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首次突破5万亿元,全年达到5.2万亿元,同比增长11.8%,高于整体增速1.6个百分点,高于城镇增速1.8个百分点;乡村消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0.8个百分点。中西部地区消费继续领跑。重点零售企业西部地区2017年全年销售额分别比东部、中部高0.5和0.4个百分点。前三季度,江西、贵州、云南、四川、陕西、河南、湖北等地均实现了11.8%以上的较高增速。

三是消费结构加快升级,高品质商品和服务需求旺盛。这与社会发展阶段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不断增长相吻合。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恩格尔系数为29.3%,比2016年下降0.8个百分点,比2012年下降3.7个百分点。这是一个重要数据指标。如果按照联合国的标准,恩格尔系数低于30%就意味着进入富足生活阶段。当然,平均值不代表普遍状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仍然需要持续努力解决。从整体上看,居民消费结构持续改善,消费者对高品质、个性化商品的需求不断提升。绿色、智能、中高端商品销售增长明显,2017年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77.7万辆,同比增长53.3%,运动手环、扫地机器人、平衡车等智能商品受到消费者青睐。餐饮娱乐、文化休闲、健康养老消费持续旺盛,共享式消费、体验式消费快速发展。2017年全国实现餐饮收入将近4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高于商品零售增速0.5个百分点。全国电影票房559.1亿元,同比增长13.5%。北京市营业性演出观众达到1.08亿人次,为近年来最高水平。国家旅游局预计,2017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3%,旅游收入增长15.5%。

四是消费价格温和上涨。2017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涨幅较上年同期收窄0.5个百分点,全年基本呈现平稳波动态势。商务部监测的36个大中城市食用农产品价格同比下降3.3%,自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回落,猪肉、蔬菜、鸡蛋价格降幅较为明显,分别下降11.2%、10.5%和9%。

随着我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消费也进入需求多元发展、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优化升级的发展新阶段。从后期看,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区域创新协调发展,消费仍具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呈现的消费增长新态势,乡村消费的持续快速增长,有望不断为消费增长增添后劲。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负责人表示,商务部将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消费新增长点,促进城乡便民消费,加快构建现代供应链,建设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着力推动消费升级。预计2018年,消费市场仍将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继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新需求也将得到更好的满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