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火箭打造“太空丝路”助力“一带一路”
“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天的舞台就有多大。”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战略导弹与运载火箭技术专家龙乐豪曾说的一句话。
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大型运载火箭的需求越来越多。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创新商业航天运营模式,探索“航天制造”向“航天智造+服务”的转型路径和商业运营模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树立了属于航天的力量,彰显了中国航天率先践行“一带一路”的决心。
筑建“太空丝路”惠及700万老挝百姓
2015年11月21日,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转移轨道。
此次成功发射,老挝收获了自己第一颗卫星、第一座功能齐全的地面站、第一个覆盖全国的卫星广播电视网,拥有了第一个轨位主权。中国也实现了首次整星出口到东盟,首创“天地一体化+商业运营”模式,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构建了一条“太空丝路”。
借助老挝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只要装上机顶盒和卫星天线,700万老挝人民就可以依靠“自家”的卫星电视广播系统收看卫星电视节目。
据火箭院下属的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总裁韩庆平介绍,过去生活在边远地区和山区等通信线缆难以覆盖的老挝百姓,无法使用电话和手机。卫星通信系统将让“时空对话”变得更加顺畅。同时中国火箭公司还在卫星通信系统中,设计了无线宽带系统,使更多老挝人可随时享受网上“冲浪”的乐趣。
首创“天地一体化+商业运营”
此前,卫星制造商、火箭制造商和火箭发射服务商都是实行商业化出口模式,卫星被火箭送入轨道后,交由客户负责运营。在火箭院与老挝合作过程中,老挝政府提出,自己不具备卫星发射的能力,同时也没有卫星运营经验。
为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火箭院下属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集火箭院和中国航天的力量,提出了“天地一体化+商业运营”模式,不仅为老挝提供一颗广播通信卫星,还为其建设第一座卫星地面测控系统和第一个覆盖全国的卫星广播通信系统,并于老挝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开展项目的后续商业运营。
作为中国航天的主导力量,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中“突出重围”,在“一带一路”上打造出一条“空天信息走廊”。
航天事业发祥地助力商业航天迈出新步伐
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成立于1957年11月16日,是为中国航天的发源地,经过60年的快速发展,研究院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运载火箭和战略导弹研制基地。
从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诞生到第一枚运载火箭“长征一号”成功发射,从“神箭”长征二号F先后十三次举“神舟”送“天宫”,到“长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三探月宫”,再到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长征七号首飞成功,火箭院在中国航天的每一座里程碑上都镌刻上了自己响亮的名字。截止目前,火箭院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率超95%,居世界第一。
据火箭院宇航部部长李同玉介绍,近年来,国际商业航天市场蓬勃发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也先后为老挝、白俄罗斯等国提供了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目前正积极拓展航天应用领域,面向全球提供发射服务、整星出口、技术转让与培训、地面站建设等商业航天一揽子解决方案。
李同玉表示,作为商业航天发展的基础运输平台,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正通过创新运营模式、打造专属列车、提供定制服务等创新举措,努力在国际商业航天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依托于开放星箭接口标准,长征火箭还可以为各类小卫星提供“顺风车”服务,形成为各类商业用户提供“私人订制”服务的能力,在国内外商业发射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将凸显出巨大优势。
接下来,火箭院将创新商业航天服务模式,打造商业发射服务、亚行体验、空间资源利用三大业务板块,不断将中国航天的产品推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