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产能合作热点地区
从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向南驱车40公里,来到一处工业园区,偌大红色广告牌上书写着“东方工业园”几个巨大汉字,顿时可以感受到浓郁的中国气息。这里是中国企业在埃塞投资的工业园,园内扎根着30多家来自中国的服装、建材等企业。
在工业园区内一家名为华坚的制鞋企业,上万平方米的厂房内并排运行着数条生产线,上千埃塞工人在流水线上娴熟操作,从鞋面、鞋底制作到成品,一双鞋子所需的40多道工序全靠当地工人完成。
22岁的泽里洪.格梅丘来自附近村庄,在流水线上已经工作两年有余,月工资超过1000比尔(约合306元人民币)。如果没有中国公司在埃塞投资建厂,他很可能现在还处在失业状态。
鞋厂助理工程师谭军介绍说,鞋厂有当地员工3000多名,工人的月工资收入为1000比尔到1500比尔。
近年来,埃塞政府推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政策,劳动力文化素质有所提升,这是中国企业与其进行产能合作必需的条件。
接受过大学教育的当地员工很容易在工厂里获得管理职位。特肖梅大学毕业后已在鞋厂工作4年多,月工资4000多比尔。凭借较为流利的英语和当地的阿姆哈拉语,特肖梅成为了中方管理人员和埃塞本土员工之间的沟通桥梁。
中国企业看中的不仅是埃塞等非洲国家的劳动力资源,其较为丰富和廉价的原材料也为中国企业发展节约了大量成本。
埃塞地处东非高原,有着“东非水塔”的美誉,水草肥美,人均家畜占有量位居世界前列,能够为制鞋、制衣企业提供较为充裕且质优价廉的皮革原料。
谭军说,鞋厂周围有不少皮革生产厂,其中一些由印度人投资建设,鞋厂所需的皮革很容易在当地采购。
生产线的机器隆隆作响。一双双高跟鞋、平底鞋、长筒靴经过道道工序制成,然后包装、入库,等待运往欧洲或美洲大陆。
据谭军介绍,鞋厂接受欧美企业订单进行贴牌生产,一天最多可生产8000双鞋,这些成品通过公司内部的大型货车,从埃塞运输到吉布提港口,再以海运方式运往欧美。
“以后的运输会大力借助中国修建的从埃塞首都到吉布提港口的铁路,这将使从鞋子发货到抵达港口的时间由以往的两天缩短为8小时,大大节约运输成本,”谭军说。
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非洲一些国家交通条件不断改善,铁路网、公路网正不断延伸,电力保障日趋稳定,这又进一步促进了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兴业,有力推动了非洲国家工业化进程。
在埃塞东方工业园,进驻中国企业达64家,其中投产企业31家,实际投资总金额2.2亿美元,解决当地8000多人就业。
采访结束后,在返回亚的斯亚贝巴的路旁,当地传统作物青黄相间,远远望去如同波浪在白云下翻滚,一处处拔地而起的厂房与农田交相辉映。埃塞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内陆国家,但它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所展现出的生机和活力,超出了很多人想象。这其中,与中国进行产能合作为其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