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金融 >

降本增效是钢铁企业低迷周期时生存的有效手段 钢铁电商逆势爆发

2016-12-21 11:16:00

 

来源:

进入下半年,钢铁行业正渐渐走出低谷,但并未从根本上走出困境。降本增效是钢铁企业仍处低迷周期时生存的有效手段,而钢铁电商平台正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纵观2016年钢铁行业,二季度钢厂盈利由负转正,平均销售利润率2.3%;其中,重点钢企1-9月盈利合计人民币251亿元,而2015年同期亏损额则为221亿元。与此同时,重点钢企的债务情况也随着钢企盈利的全面好转而有所改善,资产负债率小幅下降到69.6%。

当第一财经记者向上海钢联董事长朱军红询问今年钢铁行业运行状况时,朱军红用“令人意想不到”来形容。在他看来,今年钢铁行业生存和流通环节的表现都超出了之前的想象。

而之所以钢铁行业可以在2015年整体亏损的局面下走出一步好棋,与今年钢铁行业发生的变化不无关系。“去产能和降本增效对今年钢铁行业扭亏为盈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顾建国在近日举行的上海钢联年会上说道。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3月开始,钢铁行业逐月盈利,至10月为止,总共盈利已经达到287亿。对此,顾建国指出,去产能已经使钢铁行业整体规模出现了调整,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出现很大幅度下降。顾建国认为,“钢材价格上涨一块钱,企业不一定能拿到一块钱,但是成本下降一块钱,那就是实实在在的一块钱。”

去产能是钢铁行业能够从困境中走出来的决定性因素。不过,我国钢铁行业去产能才刚刚开始。在经济学家许小年看来,如果“三去”半途而废,中国经济的系统风险毫无疑问将继续上升。而顾建国也认为,虽然钢铁行业2016年运行基本平稳走出低谷,但并未从根本上走出困境,因此去产能还将持续。

如果说2016年可以被定义为“去产能年”的话,在上海钢联董事长朱军红看来,钢铁行业在2017年将真正进入去产量阶段。

根据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12日发布的报告,2017年我国钢铁行业将真正进入“减量发展”,粗钢产量将下降2.2%至7.88亿吨左右。上海钢联董事长朱军红曾经对记者表示,在钢铁行业去产能并不等同于去产量。根据调研,2016年已退出的产能中,在产(有效)产能仅约10%,去产能没有去产量。而目前已明确的2017-2018年淘汰能力约3700万吨,其中在产(有效)比例约47%,因此,2017年将开始真正去产量。

在上海钢联年会现场,多位钢厂代表均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今年去产能工作成效显著,但明年真正开始去产量将会让更多钢厂感受到压力,因为这将影响到众多企业的现金流。

众所周知,钢铁行业在“四万亿”投资退潮之后,产能严重过剩、需求又持续疲软,整个行业陷入低迷周期。为了提振钢铁工业的整体生存质量,钢铁生产去产能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但与此同时,银行抽贷,对钢铁企业“去杠杆”也在推进当中。方大钢铁集团财务总监徐志新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去产能正在压缩钢铁企业的现金流,而抽贷更加剧了钢铁企业的还贷压力。在行业低迷周期,如何做到抗周期的表现,充沛的资金流入和相关的信用背书至关重要。

在行业低迷周期,不仅是钢铁企业面临许多金融问题,传统的钢贸商也寒意深重,这却给了近几年发展起来的钢铁电商更多机会。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钢贸商往往采取“双向锁定”的经营模式。钢贸商将钢厂的订货价格和给客户的销售价格,在签订供货时就事先锁定,之后不论市场价格涨跌,锁定的价格都不受其影响。但是,这种模式对钢贸商的融资能力提出了挑战。钢银电商副总裁徐赛珠告诉第一财经记者,钢贸商向钢厂订货,需要为用户垫资;下游终端用户在拿到钢材之后,通常要在一个月甚至更久之后,才能支付货款。因此,随着银行对钢贸商采取收紧授信,钢贸商的钱袋子一下子紧张起来。

显然,钢铁电商是在钢铁业面临产能严重过剩、传统钢贸业面临转型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朱军红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把钢铁业和传统钢贸业当中“信息不对称”等无效成本,通过“互联网+钢铁”挤压出去,使得钢铁业和钢材市场的转型更加顺利。

此外,能够提供类金融产品的钢铁电商平台的出现无疑降低了产业链因为信用问题而带来的金融风险,实现行业的降本增效。

据钢银电商相关负责人向第一财经记者透露,截止到11月,钢银电商会员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80%。在去年新品发布会上,钢银推出供应链金融产品“任你花”、“帮你采”、“随你押”,分别对应“应收”“预付”和“存货”,从而解决了用户“缺钱,想找钱”的问题。经过一年的经营,目前钢银供应链金融资金规模达12亿元。今年,钢银电商又开始开发新的类金融产品,基于用户“有钱,想增值”的需求,又推出了“为你赚”和“钢银通”以及“闪电购”模式。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