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齿轮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11月21日,天津天海同步集团在北京宣布,其旗下的湖北泰特机电有限公司100%收购了欧洲最大的新能源汽车轮毂电机生产商———荷兰e-TractionEuropeB.V公司,一举获得了轮毂电机在中国继续研发、生产的绝对控制权。
可以说,对于天海集团目前所处的齿轮产业而言,这既是一件好事,同时又可能是一件坏事。好的方面自不必多说,因为这项来自荷兰的轮毂电机技术相对很成熟,经过正确的发展路径,完全有可能在中国甚至全世界率先实现轮毂电机应用的市场化;坏的一面也比较明显,即如果轮毂电机实现了真正的产业化,那么被轮毂电机抢掉市场份额的原来从发动机到车轮的大部分中间传动环节产品将从此消失,传统的齿轮以及以齿轮为基础的变速器行业将受到极大的冲击。
在工业领域创新、转型的今天,面对新能源汽车和诸多新兴细分产业的兴起,齿轮行业何去何从?在江苏南通召开的“2016中国齿轮产业发展高峰会议”上,来自齿轮及相关行业的专家,从多个角度探讨了齿轮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大数据提供智能决策信息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对世界经济、对生产力的提升以及对人类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社会治理方式等的冲击频率和深度前所未有,其中对实体产业和汽车等制造业的冲击也相当可观。
代表卢秉恒院士发表演讲的西安交通大学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教授王永国,以《智能制造与切削大数据》为主题,在演讲中表示,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发展的高端阶段与核心内容,其中大数据是不可或缺的支撑体系。
从制造业大数据的功能看,在诊断装备运行状态时,它可以保障安全与质量;在工艺过程控制过程中,它可以提升质量,例如:3D打印在成形件尖锐处的过热控制,切削加工中的统计分析控制等;在优化工艺时,它可以集成多家用户的累积数据,得出工艺规律及用户工艺;它还可以评估制造装备的优劣、适用场合、装备薄弱环节,给出改进建议;并且对制造资源进行组织和优化。
从制造业的大数据特征看,与社会大数据即传统大数据的主要特性———统计分析并找出相关性,以及具有巨量但片面并且可用性低的特点相比,制造或工业大数据具有机理规律性与逻辑性强的特征,可以通过人为设计来压缩数据、提升数据可用性及信息的全覆盖。但也仍然有信息不完整等问题,同时还存在收集难度以及产权归属的问题。
“数据的集成才产生价值”,通过互联网+也即大数据的采集才能产生大数据。王永国教授认为,制造大数据在切削工艺上可以帮助进行工艺选择、机床状态判别、机床效率优化等工艺决策。例如在工艺选择问题上,到底是用车削,还是用铣削,还是用磨削,以及加工顺序的决定,都可以利用到大数据的特征;对于机床状态的判别和工艺参数的优化,也可以通过实时监测而进行程序解读、状态诊断和智能决策。
利用VR像“玩”一样地设计汽车
“把制造业搞上去,创新驱动发展是核心。”对于工业创新而言,包括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五个方面。从技术创新和工艺创新的角度看,另一种更具魔幻色彩的技术———虚拟现实似乎正悄然向我们走近。
资深汽车专家、原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秘书长陈光祖在其所做的《虚拟现实(VR)正加速“入侵”汽车产业》报告中指出,汽车4.0时代的核心是实行个性化定制汽车的商业模式,而虚拟现实(VR)是实现汽车个性化定制全产业链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
在历数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和典型特征之后,陈光祖认为,21世纪以来互联网技术进步促进了“两化”融合。以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商业模型为标志的、基于“中国制造2025”为平台的“两化”持续融合的发展,形成了工业第四轮变革年代的到来。
那么,什么是VR呢?简单而言,虚拟现实(VR)是一种现代高端化人机接口的仿真技术,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等诸多感知通道,实时地模拟和交互的生成物;它是当代一种极具挑战性、时尚性的前沿交叉科学。在此基础上,增强式虚拟现实(AR)是把真实世界的信息和虚拟世界的信息实行“无缝”链接,把虚拟世界通过模拟叠加到一起,然后呈现出虚实世界事物共同存在、共同活动的景象。
陈光祖表示,当前VR在手机、游戏机上的应用正在快速进展,在我国VR产业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特别是在军工、航天、航空、医疗等领域已有较多的应用状态下,我们在汽车产业领域上的应用却还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急需抓核心、补短板。
VR与AR在汽车制造业中的现实意义是:将真实世界、信息世界、虚拟世界相结合,通过泛通道信息、网络分布式,传感器组合运行,装备驱动与交互应用,数据模块显示模型,实现汽车虚拟设计、汽车虚拟制造、汽车虚拟营销与服务,供应商虚拟网络协同集成,满足个性化定制用户。
陈光祖乐观预期,未来汽车产业VR活动中已较多应用AR技术,将有可能像“玩”一样地设计、制造、营销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