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稀缺让长三角越来越贵 外来房企如何深耕上海市场
地价节节攀升,进入门槛越来越高;房价快速走高,房企进来后想站稳越来越难。这样的现状让很多开发商大呼,“越来越看不懂长三角了”。
在9月27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价值地产年会(上海)城市论坛上,三湘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涛直言,“现在想买地,但成本和收益可能算不过来,很焦虑;但不买地、买不到地更焦虑。”
这是进驻长三角的开发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是涉及持续经营和销售盈利的大问题。这个问题是否有解,又该如何拆解?
土地稀缺让长三角越来越贵
今年以来,南京、苏州、合肥、厦门4个强二线楼市的地价与房价较着劲儿上涨,被业内称为楼市“四小龙”。《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其中有3个位于长三角区域。
长三角的地为什么贵?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表示,地球表面积不会增加,但钱在增加、人在增加。现在人和资本是流向长三角的,但土地却向中西部地区开放。
市场供不应求,房价应声上涨,这是基本的市场规律。此前,华远地产前董事长、素有“大炮”之称的任志强曾直言,“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土地资源和人口的矛盾,房价永远掉不下来。”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房价上行预期还会推动房企积极拿地,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土地价格可能会被进一步推高,而土地价格的高涨,又会增强房价上涨的预期。
外来房企如何深耕上海市场
上海、南京等城市土地价值的爆发成为长三角楼市最大的看点,“深耕长三角”成为越来越多房企的重要战略。
然而,地价高、房价高,进而竞争门槛也逐渐升高,这是开发企业不得不直面的长三角楼市现状。“三高”之下,入驻长三角的房企到底该如何立足,如何扎根?
在9月27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价值地产年会(上海)城市论坛上,融信集团副总裁、华东区域总经理林峻岭表示,企业的产品实力和品牌实力,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对于长三角这样的市场来说,口碑和市场认知度对企业来说很重要。
林峻岭这样说,并非无道理。记者注意到,8月17日,融信以110亿元的总价拿下了上海静安区地块。按该地的地价计算,项目未来价格或超15万元/平方米。就产品本身而言,作为一个外来企业,融信如此高价拿地,要想把项目做活,就必须在基本面上有过硬表现,这就倒逼企业的品牌和产品必须要有亮点。
林峻岭指出,“支撑企业快速发展的是品牌,提升品牌溢价一要做好产品,靠用户口碑积累;第二则是要讲好品牌故事,比如近年来融信先后在上海、漳州、福州等地将融信国学堂这种文化元素植入到品牌中去,使其能够被广泛接受,从而传播符合中国人习惯的传统文化理念。”
这也是很多上海“外来”房企的普遍做法。泰禾集团副总裁沈力男就曾公开表示,虽然房企进入长三角的方法各有不同,但立足之后要深耕,依然必须回到基本的元素,即品牌、品质和服务。
在北京泰禾院子取得良好口碑后,泰禾将“院子系”推向全国。截至2016年8月31日,泰禾南京院子成交金额近8亿元,而其产品总价基本超千万元,较周边多数楼盘贵。
“通过产品差异化和品牌影响力的加法,企业确实能够在客场取得不俗成绩。”有接近泰禾的人士表示,在上海,信达泰禾·上海院子会用这种玩法。
杭派房企来沪的代表绿城更是如此,其在杭州精耕细作楼盘品质、项目全系配套并以“精致”闻名,因而绿城在上海开发第一个项目时,首先用到的利器就是品质成绩、品牌故事和品质情怀。
这都说明“品牌和品质”并非虚词,而是企业竞争的基本面,它对外来企业立足成熟市场尤为重要。会场上有业内人士就表示,作为外来企业,想在上海立足发展,的确需要品牌的高速成长提供口碑支撑和市场认可。
金融化时代,决胜依然靠资本?
品牌、产品之外,很多业内人士也表示,时代变化了,在金融化时代想立足长三角,还需要资本。
林峻岭表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能为在长三角发展的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平台,企业应该抓好这个机会。”
对于当前被市场热炒的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五牛基金董事总经理全宇表示,经济体、城市体的形成,这些区域的资本、人口在国际化水平越来越向一线城市体这些地方汇集,也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林峻岭也表示,“融信自今年搬到上海之后,已经发起三次私募债,总的发行额130亿元,资金成本比之前降低不少。”
自2015年下半年以来,政府下调银行贷款利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各房企加大融资力度。资金是房地产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资金充足的企业可以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主动。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6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68135亿元,同比增长15.6%。
克而瑞数据也显示,整体来看,今年上半年65家房企总持有现金达16132亿元,相比2015年末高出了14%。其中有49家企业持有现金相比2015年末有所增加。
对于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区域,全宇阐述说,“2011年,我们全球不动产资产配置前10名城市,只有上海进入全球前10名。2015年,上海和北京都进入了,而且上海排名继续向前,这意味着我们以上海为核心的城市群的国际化、资产流动性应该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