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金融 >

缘何机器人企业都要“逃离”东北奔向南方?

2016-09-21 10:44:00

 

来源:

东北,曾经的机器人之乡,却在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之际,独自感受着行业内的寒冬。

说到机器人就不得不提沈阳自动化所,其为中国机器人事业史上创造了20多个第一,引领中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发展,东北也就此成为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源地和重镇。2000年沈阳成立的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并发展成为国内唯一的机器人上市企业。在中国机器人产业中,东北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需要关注的是,工业基础扎实,又是我国机器人故乡,缘何机器人企业都要“逃离”东北奔向南方?

对此,业内人士普遍表示,无论从销路还是融资上来讲,东北都已经对机器人企业失去了吸引力,尤其是那些苦于融资的初创企业。此外,东北的创业投资机构较少,其投资环境更是让众多创业者担忧。

产业链薄弱

事实上,根据市场发展经验,越靠近主要市场,相关行业的配套也会越发达,这就不免让身处东北的机器人企业颇感尴尬。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一些企业需要从东莞等地采购需要的配件,再在企业组装后发回南方。这样一来一回不光提高了物流成本,也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成本。

据新松公司透露,虽然身处东北,但公司的大部分客户都集中在其他区域,而自身的根据地却仅占到百分之十几的市场份额。新松公司的销售范围并不是个例,由于东北许多重工业并不适合机器人作业,行业需求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东南沿海一带。

石家庄科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研究员王一凡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市场往往有集群效应,这使产品的销售更加便捷,需求和供应双方都会因为这种效应而相互吸引并靠拢,并且会完善行业产业链,这种效应在南方一些地方已经形成。反观东北地区则因为缺少集群效应造成行业产业链异常薄弱,这也造成了许多企业需要从南方进货组装后再发回南方。“然而这对于初创企业来说可能是致命的。”

王一凡强调,最终的结果就是,大一点的企业就在南方设立办事处,一方面可以提供更为优质的售后服务,一方面也可以减轻各项成本。小一点的企业就只能直接搬迁至南方,以求寻找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在失去了初创企业的新鲜血液之后,东北地区的机器人行业发展势必更加步履蹒跚。然而,想要东北地区重现往日辉煌,需要打通的远远不止销路一个命脉。”王一凡补充道。

不难看出,东北确实拥有不少实力强且优秀企业,但是整个行业还没有形成合力。整个机器人产业还是缺乏较为完备的产学研一体化系统。

融资困难

机器人产业作为高科技行业,只有不断研发更为先进的产品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势必要求企业在科研上投入更多的真金白银。然而,在企业去和投资机构谈合作的时候却发现他们似乎比银行还难沟通。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没有依据。根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股权投资市场2015全年回顾与展望》显示,在天使投资市场已披露的投资案例中,东北地区仅获得4起投资,投资金额约为700万元人民币。

“相比南方,北方的投资机构较为古板是圈内皆知的。相对于远景规划,他们更在乎近期的利益。”黑龙江兰卓机器人有限公司负责市场的张经理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说道。

沈阳通用机器人公司的创始人李洪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表示,东北的投资机构“异常保守”。他表示,“他们总是在问什么时候能够盈利,关注的是稳定的回报。更多选择规避投资风险,有确定的回报率他们才愿意投。包子铺才最符合这样的投资逻辑。”

此外,东北地区人才流失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留下的人也因为受到长辈长期在国企工作的影响,而更加青睐有“铁饭碗”的工作。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东北地区人们整体缺乏创业冲动,这使得大量科技人才出现流失。融钱困难,产业链薄弱,再加上人才匮乏,东北地区想要发展高科技产业可谓困难重重。

未来仍可期

“虽然步履蹒跚,但机会仍存,毕竟背靠多所公益高校,并且基础研发的基础也相对较强。”不少业界人士对东北地区机器人行业今后的发展,仍旧抱有乐观态度。

一位不愿意具名的相关人士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东北地方相关部门对机器人产业扶持力度有所加大,但具体的着力点还是应该放在如何完善行业产业链的问题上,毕竟这是初创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

该业内人士表示,成立大规模的科技产业园区或是不错的选择。首先,行业密集有助于新产品的研发,并且可以有效地解决产业链缺失等问题;其次,相关部门可以给予园区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从而降低企业的运作成本;最后,银行或者投资公司可以给予园区企业更便捷以及更优惠的融资条件。

“这样的园区宜精不宜多,入驻园区的企业也是一样,利用园区的优势培养出除了新松之外的几个大型企业,并通过领头羊效应带动整体行业的发展。”该业内人士补充道。

此外,在针对东北地区人才流失问题上,地方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措施去引进人才,多培育核心研发人员。

不过,这势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部门多方共同发力,努力寻找适合当地的行业发展模式,并将各项政策落在实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