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7个月新能源汽车骗补调查结果出炉 拖欠补贴预计很快发放
北极星储能网讯:始于今年1月份、引发业界极大震动的新能源汽车骗补调查,终于有了最终结果。9月8日,财政部新闻办发布了《关于地方预决算公开和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的通报》(简称《通报》),通报了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专项检查,并曝光了5起违规骗取补贴的典型案例。该《通报》一经发布,便迅速火遍微信朋友圈。
曝光5家骗补典型
《通报》中首先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位和取得的发展成就给予了肯定。“新能源汽车产业是国家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促进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自2009年起,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予以补助,截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补助资金334.35亿元。在财税扶持政策推动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产销量均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底,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49.7万辆,销售约44万辆,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最大的国家。
紧接着,《通报》矛头直指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称“个别企业受利益驱动,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骗取和违规谋取财政补贴,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侵犯了守法企业研发生产新能源汽车的合法权益,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造成了恶劣影响。”
财政部于2016年初组织力量,对90家主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涉及2013-2015年已获得和已申报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的新能源汽车40.1万辆,抽查13.3万辆已销售的新能源汽车的运营状态。“检查发现,一些企业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涉嫌骗取财政补贴,部分车辆未销售给消费者就提前申报补贴,不少车辆领取补贴后闲置。”
《通报》中公开曝光的5家企业为苏州吉姆西、苏州金龙、深圳五洲龙、奇瑞万达贵州客车、河南少林客车。记者统计发现,上述5家企业涉及骗补车辆3457辆,骗补金额总计超10亿元。
财政部进一步明确了对上述5家的处理结果:对恶意骗补情节最严重的苏州吉姆西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取消其中央财政补贴资格,2015年生产的全部车辆中央财政不予补助,追回2015年度预拨的全部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同时,由工信部取消其整车生产资质。
对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深圳市五洲龙汽车有限公司、河南少林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追回2015年度2416辆违规上牌车辆获取的中央财政补助预拨资金,并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按问题金额50%处以罚款。同时,自2016年起取消上述4家企业中央财政补贴资格。工信部将其问题车型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剔除。对上述4家企业2015年生产销售的其他新能源汽车,由当地监管部门逐一严格审核后重新申报,确无问题的车辆可按原政策中央财政继续予以补助。上述4家企业何时恢复执行中央财政补贴政策,视地方政府和企业整改情况而定。届时由财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发改委共同核查验收,验收合格报国务院批准后方可恢复执行财政补贴政策,但不恢复预拨财政补贴资金资格。
拖欠补贴预计很快发放
除要求当地政府进一步核查追究相关监管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责任外,《通报》中还进一步提出了关于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后续事宜。
“对相关企业报送的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申报数据进一步审查核实,积极稳妥做好201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清算工作。对财政部此次检查未涉及的企业,由地方开展进一步核查。同时,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修订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及时提高准入门槛,引领技术进步,适时采取补贴退坡办法,促使新能源汽车产业尽快步入自我发展的健康轨道。”《通报》明确表示。
不少接受采访的人士告诉记者,“该《通报》的调查结果,还是基本符合业界预期的。
“应该说这次的惩罚力度不小,显示了国家严惩的威慑力,对净化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无疑将起到重要作用。”工信部中投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吴辉告诉记者。
广发证券电力新能源分析师华鹏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骗补行为的惩治有利于行业长期健康有序发展。短期内由于处罚力度与波及范围有限,对新能源车整体销量影响也非常有限。”
此前记者采访中获悉,受骗补调查影响,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新能源汽车补贴暂停发放,受资金链紧缩影响,不少车企新能源汽车生产处于减产或者停产状态。
吴辉认为:“拖欠的补贴估计就在这一两个月内发放,下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将会有较大增幅。”
“骗补调查结果靴子落地之后,拖欠补贴预计很快也会随之发放,9月内预计补贴调整新规也有望加速推出。”记者从广发证券获悉,“新能源汽车有望四季度产销两旺,预计全年新能源车总产量为50万-60万辆,仍将保持高增长的态势。”
今年以来不论是电池目录、行业准入,还是补贴机制调整、包括这次处罚,都是国家通过政策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供给侧改革,“我们认为未来产业竞争格局将发生巨变,一些优质车企将在未来1-2年内脱颖而出。”广发证券分析认为。
或有更多企业涉事其中
而几乎与财政部的这份《通报》出台时间同步,一份更详细的关于新能源汽车推广补贴核查处置结果的重要信息在坊间流传开来。记者注意到,除了上述骗补的5家曝光企业外,还有更多的主流企业牵涉其中。
按照这份重要信息,对涉事车企分为两大类,一是骗补,除了曝光的5家企业外,有车无电的12家车企有现代、吉利、福田、申沃、少林、力帆、天津比亚迪、安凯、唐山上汽、青年、华普、一汽客车;标识不符(电池)8家车企:江淮、日产、恒通、飞驰、宇通、中通、南京金龙、吉利。
“关于有车缺电和标实不符,预计这类问题的涉案车辆约2.1万辆,涉案金额约22亿元。这类企业将追回2013、2014年问题车辆补贴资金,并按问题金额的30%处以罚款,对2015年问题车辆不予清算。”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
一是车辆闲置。关联方闲置涉及33家车企,共30414辆,涉及补贴16.96亿元。终端用户闲置涉及54家车企,未提车6093辆,已提车15269辆,涉及补贴42.826亿元。财政部对闲置车辆处置意见是,根据情况严重程度区别对待,采取暂缓清算、暂清算50%,待一年后看车辆闲置情况,再做处置,如达到要求,则按达到要求年份补贴标准补齐补贴额度,如仍达不到要求,则取消补贴。
尽管无从证实这则内部消息的源头,不过在不少人看来,“这并非空穴来风。” 如果这份名单属实,那么本次新能源汽车调查事件中,整体涉案车辆约7.6万辆,涉案金额高达92亿元。
锐评
新能源车企应立足创新
沸沸扬扬的新能源汽车骗补风波在历时7个月的深入调查后,终于拨开疑雾。在财政部对外公开的这份《通报》中,骗补调查针对的是2013-2015年已获得和已申报中央财政补贴的部分车辆,仅曝光的5家企业就涉嫌骗补10亿元。如果坊间传闻的更多车企深陷其中消息属实,则整体涉案金额就高达92亿元。这是怎样的概念呢?2009年起至2015年底,中央财政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累计为334.35亿元,也就是说有27%的财政补贴被骗取,而这还仅是对2013-2015年补贴车型的抽查。
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初衷是把握住新能源汽车起步的机会,能够与外国老牌车企一较高下,实现新能源汽车上的“弯道超车”。为打造新能源汽车强国,国家立足促进产业发展,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这一新生产业动力支持。
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一些企业仅将目光放在补贴上,而背离企业应以创新谋发展的根本。其结果就是,为谋取补贴浑水摸鱼,钻尽政策空子,国家的钱让其中饱私囊,助长了骗补歪风的蔓延,阻碍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从此次骗补调查的过程以及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国家部委治乱的决心和魄力,充分显示了国家对搅局者严惩不贷的震慑力。希望此次对骗补涉事企业的清理,将带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番清明景象。
补贴是为了产业初期的扶持,是激发企业的积极性,是降低初期的产学研成本,最终目的是退出补贴,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真正自立自强。国家已明确逐步退出补贴,2020年以后完全退出。从长远计,企业要静心做事,踏实前行,用实力说话,推动新能源汽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