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互联网化的机遇挑战及展望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金融迸发出了全新的活力。金融的互联网化使得金融以更丰富、更亲民的形式融入到了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但同时,也使得金融的业务边界越来越模糊,金融风险的波及范围更为广泛,这些都给监管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金融迸发出了全新的活力。金融的互联网化使得金融以更丰富、更亲民的形式融入到了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但同时,也使得金融的业务边界越来越模糊,金融风险的波及范围更为广泛,这些都给监管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近年来,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屡屡发生,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顿势在必行。2016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互联网金融的表述从“促进”改为“规范发展”,这标志着互联网金融将迎来规范元年。金融互联网化将何去何从,我们又该怎样应对危机并存的互联网化大潮,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互联网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新机遇
金融互联网化的蓬勃发展有其深刻的原因,互联网改变了金融的效率、提升了金融服务的质量,无论是投资方还是融资方的效益都得到了提升。
优化资金配置
首先,互联网提高了资金配置效率,缩短了资金融通链条,降低了信息不对称性,从而使得融资双方可以快速匹配;其次,互联网降低了资金配置成本,互联网减少了传统金融中介和市场中的物理网点和人工服务,降低了传统金融机构在客户营销、信息收集及处理、交易促成、风险管理等过程中的成本;最后,也正是因为互联网降低了金融成本,加上互联网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所以资金配置范围扩大,大大拓展了金融的交易可能性集合。
充分挖掘大数据
互联网大数据为金融行业做出了贡献,在完善征信系统、挖掘客户、优化服务、提高运营效率、产品创新等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金融活动离不开征信体系,而大数据是构建征信体系的基础,互联网丰富的数据资源可以加快征信系统的完善;其次,通过数据分析,金融机构既可以实现更有针对性的场景化营销,也可以洞悉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发掘客户潜在需求,从而实现差异化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并为金融产品创新奠定基础;最后,金融机构将大数据运用到公司内部管理,也能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
加强金融的普惠作用
传统金融在融合了互联网平等、透明、开放、扁平等特点之后,其普惠特点愈发明显。原本传统金融机构由于成本和内部管理机制的限制,对“长尾客户”的重视不够。互联网使得金融机构可以以较低成本接触这些“长尾用户”,获知他们的需求并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这大大拓展了传统金融市场的服务范围。在金融互联网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将有机会享受到金融服务,这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缩小收入差距,增加社会福利。
改变消费观念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价格优势和低门槛特征,加上互联网的信息传播优势,使得提前消费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互联网金融平台对客户需求的精准把握也可以更有效地激发消费者的消费热情,增加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风险和挑战随之而来
互联网为金融行业带来了机遇,但是机遇往往伴随着风险和挑战。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使得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风险更为复杂,具有极强的传播力、破坏力,而且形式多样且多变,不仅有传统金融的风险,还新增了互联网特有的一些风险。
一方面,传统金融原有的风险仍然存在,甚至更为突出。第一是信用风险。互联网降低了从事金融活动的门槛,相当一部分新进者没有通过相关的资格认定,也缺乏应有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诚信道德。另外,互联网平台受到的杠杆限制较少,为了获得更高收益,很多平台在高杠杆比率下经营,这也加剧了信用风险;第二是流动性风险。互联网高速、快捷的特点大大缩短了交易时间,这也同时缩短了金融中介机构在面临集中提款时的应对时间。另外,互联网金融平台常常通过高流动性产品吸引客户,这使得流动性风险问题更为突出。第三是法律风险。目前国家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体系还不够完善,金融互联化的诸多尝试不能得到政府的明确认可,存在法律合规风险。除此之外,操作风险、市场风险、行业风险等传统金融风险也没有消除。
另一方面,互联网给金融行业带来的新风险也日益凸显。当前,各个金融机构都不遗余力地通过互联网争夺信息,但互联网金融从业者却没有足够的保护客户个人信息的动力,甚至有部分从业人员为了获得不法收益,故意出售客户信息,导致客户信息泄露事件频发,这严重威胁到了信息安全。另外,目前尚未有完善的计算机技术可以完全防范互联网给金融带来的网络安全隐患,黑客的非法活动和系统不稳定都会给新金融的安全带来巨大冲击。
金融互联网化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其成长环境也不够成熟,所以在发展的道路上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中国的个人信用数据积累不足,专业的征信机构不多,机构间也缺乏共享机制。很多金融机构的信用评估仍严重依赖中国人民银行出具的个人信用报告,信用数据来源单一,得出的评估结果自然不能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
其次,互联网金融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风险,原有的金融相关法规需要进一步补充完善,必要时还要及时出台新的法律法规。不完善的法律体系下,既无法有效控制潜在风险,也容易扼杀行业的合理创新,这会阻碍金融互联网化进程。
最后,人才储备不足。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金融知识和互联网知识的完美融合,而同时具备这两种知识的专业人才少之又少,人才的缺乏给金融互联网化进程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防范风险、鼓励创新
2015年7月,人民银行等十部门发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了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基本原则:“依法监管、适度监管、分类监管、协同监管、创新监管”。互联网金融要求监管在防范风险和鼓励创新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既要尽可能减少金融互联网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又不能抑制有益的创新,降低市场活跃性。
从法律制度角度来看
政府监管部门应尽快完善与金融互联网化有关的法律法规,比如个人信息安全和征信方面的法律。通过法律明确划定非法与合法的界限,为行业发展提供官方指引。这需要监管部门不断审时度势、与时俱进,鼓励创新、识别风险。
从征信体系角度来看
一是拓展官方征信机构的数据来源,使评估结果更加准确、全面;二是鼓励民营征信平台的建立,构建一套完整的个人征信体系,从而有效降低行业信用风险。
从安全技术角度来看
监管部门不仅要为互联网金融行业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同时也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增加科研投入,积极培养人才,为行业打造一个良好的技术发展环境。
从服务对象角度来看
互联网金融需要更加重视对金融消费者和中小投资者的保护。他们在金融活动中处于弱势地位,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应成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监管分工来看
要明确监管分工,同时加强监管合作。明确监管分工有利于各部门明确责任,避免责任推诿现象。但同时,由于金融互联网化各种模式的边界已经开始模糊,金融跨国金融交易也越来越频繁,所以监管需要多部门甚至跨国间的通力合作。
金融互联网化前景展望
未来更多金融机构将互联网化,更多互联网公司也将涉足金融领域,各平台都在努力建立自己的生态链,互联网金融的模式随之越来越多样化。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之争谁胜谁负仍未可知,关键在于谁能更好地抓住客户,这就体现在谁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谁能给客户带来更好的体验,提高客户的效应。或者,这场战争根本就不会打响,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也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优势进行合作,共享应用层面的基础设施,打开互联网金融全新的局面。
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公司的防攻战的结果暂时还不能预测,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金融互联网化将增加社会财富和福利,是一个不可逆的潮流。
从金融互联网化的发展环境来说
首先,与金融互联网化相关的法律将会更加完善,消费者的维权意识也会提高,因此整个行业的法律环境将得到改善。其次,随着安全防范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漏洞也会大大减小。大数据的作用将会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其在征信中的地位将愈发突出。
从提供的服务来说
金融机构将通过互联网技术提供更及时、快捷的服务和更人性化、个性化的产品,其营销也会更加注重场景化,从而为顾客带来更多的价值,提升客户体验。
从市场规模来说
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将进行互联网化改造,提供更为丰富的产品。同时,金融消费者对从互联网渠道获取金融产品的接受度越来越高,消费需求扩大。因此,整个市场的规模不断壮大,金融的普惠功能愈发明显。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虽然目前浑水摸鱼的平台不在少数,但是如果我们严守好金融互联网化监管的底线,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竞争环境,同时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那么优质的平台就会浮现出来。不管优胜劣汰后的结果如何,相信我国金融互联网化中最大的赢家还是整个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