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金融 >

全球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桥水愤怒回击“同性骚扰”报道

2016-07-29 17:08:00

 

来源:

针对《纽约时报》曝出的对冲基金桥水(Bridgewater Associates)“同性骚扰”丑闻的报道,这家全球规模最大的对冲基金很快予以措辞强硬的回击。

《纽约时报》26日文章援引美国康州人权与机会委员会的一份诉讼称,一位就职于桥水的34岁顾问Christopher Tarui声称,过去一年他不断被他的男性上司性骚扰。Tarui说,在对男上司提出正式控告后,他遭到经理的质询,后者断言他夸大其词,并对他施压要求撤回诉讼。

周四,桥水公开发布了一则标题为《纽约时报的报道是对事实的扭曲》的文章回应称(以下为原文节选):

虽然我们仍不愿与媒体接触,但我们再次发现自己别无选择,必须对耸人听闻和不准确的报道作出回应,这既是为了澄清事实,也是为了在对抗媒体报道失真日益成为趋势这件事上做我们该做的。

纽约时报记者从未认真地尝试了解我们是如何运营的。相反,他们故意将一系列具有误导性的“事实”,以他们认为可以创造出最哗众取宠的报道的方式串联在一起。

纽约时报的报道将我们描绘成充满“恐惧和恐吓的地狱”,而事实上,桥水正好与此相反。

桥水给予员工畅所欲言的权力,这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在公司存在的问题,以及搞清楚与员工自身有关的事情。公司鼓励每个人以他们认为是最合适的任何方式将问题说出来。

纽约时报将我们的录音会议描述成“创造一种时刻监视的气氛,这让那些不适合公司模式的员工被迫保持沉默。”众所周知,桥水的录音会议实际上是使员工能够听到公司内部和他们自己有关的所有讨论。这是因为我们坚信,人们需要直接看到和听到和自己有关的事情,而不是通过他人转述。我们相信,背后议论是坏事,因此,保持这种透明是有益的。

纽约时报的文章有违常识。如果桥水果真像纽约时报的文章描绘的那样糟糕,那么,为何会有人想在这里工作呢?

纽约时报的文章还称,“一些员工在每天早晨抵达公司后被迫上交私人手机”,这听起来像是员工们不能像其他公司那样在公司里随身携带手机。这是错的。事实是,我们的绝大多数员工可以自由地随身携带手机,唯一不能带手机的地方是我们的交易大厅,那里禁止携带通讯工具。这项政策是为了保护交易秘密,以此保护客户的资金。

我们期待继续由员工、客户、法律和监管部门对公司作出评判,而不是媒体。

对此,纽约时报也予以回应,重申上述报道是基于一则性骚扰诉讼案件、美国康州人权与机会委员会的一份诉讼、以及对七位人士的采访,他们包括桥水前雇员以及那些与桥水一起工作过的人。该媒体并未作出更多置评。

真正的问题在哪里?

多年来,桥水“绝对透明”等独特的企业文化一直备受争议——事实上,更多地是招来质疑和嘲笑。

对于桥水的上述回应文章,美国财经资讯网站Business Insider认为,桥水的问题在于:他们采用的逻辑比监视员工本身更加可怕。

过去几年,研究人员学到了越来越多的关于监控与沉默、与少数派意见,与自我审查之间的强大联系。典型的例子就是前国家安全局雇员Edward Snowden曝光了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棱镜”计划。

这在美国引发了关于隐私性质的讨论——到底什么是隐私,什么是不被我们的价值观所接受的。显然,桥水文化超出了很多人所能接受的隐私界限。

BI写道:“桥水并非现在的美国,而是数百万美国公民所恐惧的这个社会可能变成的样子。”

“棱镜”项目的卖点非常简单,意思是要保证美国公民的安全。然而,根据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只有40%的美国人支持这个项目。可是,那些对政府监视项目持支持立场的人倾向于采取的论点是“没什么好隐瞒的”。他们不关心政府有没有监视自己,是因为他们不关心政府所能监视到的东西。

这种思路曾在圣地亚哥法学评论(San Diego Law Review)上DJ Solove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被提及。他说,人们需要隐私,不是因为自己有一些希望隐瞒的东西,而是因为他们关心的是要将那些可能被他人利用的自身隐私隐藏起来。这可以包括“你去看牙医的时候将孩子托付给一名临时看护者照顾。”

在桥水,这种监视的基本原理被明显简化了,被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售卖给了员工,以及那些认可这种文化的人。而且,这种监视还在桥水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更多的研究告诉我们,这种监视并没有孕育出开放的文化,反而导致了恐惧和压抑。

研究人员Elizabeth Stoycheff在今年早些时候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探究了到底什么是监视:

理论上,它给沉默的螺旋增加了一层新的寒蝉效应。这是首个提供实验证据的研究项目:政府的在线监视计划可能对少数人发布观点造成威胁,并有助于增强多数派意见。

“沉默的螺旋”是传播学的基础理论之一,由伊丽莎白·诺尔-纽曼于1974年在发表于《传播学刊》上的文章中最早提出。简单地说,就是人们往往倾向于加入到自己所赞同的观点的讨论中,特别是在这类观点是多数派观点的时候,从而令这类观点得到更为广泛的扩散。相反,如果发觉自己的观点是少数派,则很可能保持沉默。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多数派的声音越来越大,而少数派的声音则可能越来越成为少数派,从而形成一种螺旋模式。

这种力量体现在桥水公司,监控者就不是政府了,而是公司老板。按照Elizabeth Stoycheff的研究结论,沉默的员工之所以沉默,是因为他们认为打破沉默有可能遭到报复。

Elizabeth Stoycheff的研究发现,人们通常会对两类事情噤声。一件是对社交孤立的担心。这在桥水就体现为担心在公司搞业余活动的时候没人带自己玩。另一件事也以桥水为例,那就是桥水公司如果想折腾自家员工,可比美国政府容易多了。毕竟,员工的生计掌握在桥水公司手里。

尽管肉眼难以觉察,但这正是恐惧如何从一个人悄然传导到另一个那里。这种恐惧就像是在无形的钢丝上跳舞,通过潜意识的信息控制着每一个员工。

听,它说: 不要说话,除非你赞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