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银行业这样狼狈?
7月7日,在北京举行的一个论坛上,多位业内大佬对当前银行业面对的形势进行了分析。虽然他们对未来表示乐观,但在分析当前存在问题时使用的措辞,令人感到震惊。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说:
近三年来,中国银行业面临自2004年国有银行核销处置不良资产、改制上市以来最严峻的经营压力,并且这种压力短期内难以扭转。银行业需要做好长期艰苦作战的思想准备,苦练内功,迎接漫长严冬的考验。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黄益平表示:
当前需要实施改革来阻止逐渐上升的银行业风险,中国银行业的坏账率正在被低估,中国非金融领域的债务占GDP比例可能高于160%。
平安银行行长邵平的发言最有激情,把问题谈的也最为透彻:
近几年,银行的利润增速断崖式下跌,从2011年的36.34%锐减到2015年的2.43%,今年1季度虽然有所回升,但也不排除季度调节的偶然性因素。从30%多的高增长到接近零增长,银行业只用了短短的四年时间,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变化。
比利润增速下滑更为严酷的现实是,商业银行不良率的攀升。现在要对中国经济触底和不良率见顶的时间做判断,可能还为时尚早。
最为严重的是:银行在新增信贷的投向上也面临“资产荒”的问题,原来风险较小的国企债务、地方政府担保的信用债也开始爆发风险。新增资产缺乏“安全区”,银行腹背受敌。去年我在论坛上讲的:“中国银行业进入了三十年未有之变局,大跃进的时代结束了”,现在看来,事实被不幸言中了。
不良资产大量侵蚀利润的现实告诉我们,现在进入到了风险调整的时侯,我们原来创造的报表利润正在被风险无奈地调整着,我们在还历史的账。“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总之,一言以蔽之:银行业很麻烦。
这麻烦有多大,可以从近期内地银行纷纷排队到香港“比贱”看得非常清楚。
最近两年,香港股市不景气,很多内地在港挂牌企业纷纷私有化,转回来到A股上市,比如恒大地产、万达商业地产等等。但咱们的一大批银行还是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赴港上市之路,其中包括:邮储银行、青岛银行、锦州银行、重庆银行、徽商银行、哈尔滨银行、盛京银行等。从已经挂牌的银行股看,基本上处于跌破发行价、跌破净资产的水平。市净率低于1倍,市盈率在5倍左右。
为什么股价这么低,还要去香港上市?原因很简单:第一,缺钱,上市可以通过资本市场补充资本金;第二,急需引入新的机制,在香港上市可以让银行更规范一些;第三,成为上市银行,就可以在中小银行堆里脱颖而出,在未来竞争中获得优势;第四,A股现在IPO功能半瘫痪,排队等上市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
所以,即便是贱卖也要到香港去,先挂了牌上了市再说。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中国银行业这样狼狈?
说到底,是我们的增长模式有问题。在中国,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是投资主体,过去10多年城镇化突飞猛进的时代更是如此。而银行业主要是给他们提供贷款的,至于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则很难获得贷款。而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投资,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天生是低效率的。而每当经济陷入低潮的时候,国家还要求银行加大对他们的贷款力度,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必然积累一批坏账。
1999年和2004年,中国先后两次剥离了银行业坏账。现在,距离上次剥离已经超过10年,银行体系里又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坏账。目前,国家正在酝酿债转股,其实就是第三轮剥离。剥离的实质,其实就是通过央行发钞来解决问题,最后是货币对内的贬值。
当然,目前银行业陷入困境还有两个重要原因:第一,利率市场化走了先甜后苦的路子,先放开贷款端利率,然后放开存款端利率,所以银行前几年利润猛增,最近一两年迅速下滑;第二,银行业已经攫取了中国经济80%的利润,它不可能再大幅增长下去了,再增长下去实体经济就彻底完蛋了。(麦肯锡最新的一份研究报告测算,中国金融行业的经济利润占到中国经济整体经济利润的超过80%,美国该比例仅为逾20%。)也许有人会说:银行业很麻烦,关我鸟事?
其实这跟普通人的关系很密切,你就是隐居在深山里也逃不掉:
1、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最好别碰银行股,至少三年内是这样。中国银行业的转型是全面的,利率市场化的挑战,民营银行的挑战,互联网的挑战,中国经济转型的挑战等等。没有几年苦日子,根本无法完成。
2、尽量别把存款放在小银行,尤其是小的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如果因为人情面子不得不放,一家银行不要超过50万。这样,出问题的时候你的损失才能控制到最小。因为未来银行是可能破产的,也是可以破产的。
3、如果真的有某家较大一点的银行破产,将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从而让整个金融市场 动荡,最后影响到你买的股票、基金或者信托产品,以及你手里钞票的购买力。所以,银行业的风险会影响到每个人,你无路可逃。
4、中国有四家银行被“全球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列入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G-SIBs)。换句话说,这些银行已经“大而不能倒”,它们是:工农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