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如何迈过史上最严监管 或有一半以上被拒之门
这几天,宁波睿正投资管理中心总经理姚进格外开心,随着7月15日私募新规的即将实施,有一大批私募将被拒之门外,而睿正投资却早在3月份就收到了准入的确认函,并成为全国第一批按照《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获得发牌的公司。从2月5日管理人登记公告发布,到4月15日《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发布,再到7月15日新规正式施行,这前后,私募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洗牌。
新公司为何早早拿到“准入证”
宁波睿正是一家新组建的公司,今年元旦过后才成立。最早完成登记的私募机构名为上海开开门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登记时间为3月18日。紧随其后的就是宁波睿正,而一直到四月中旬,完成登记的也仅是少数。
能成为全国第一批,在姚进看来,离不开公司设立之初就确定的两个基本要素。首先,公司核心成员都是获得基金从业资格证书的。“我们的高管团队都是来自金融系统的老将,从业都有一二十年,都有金融系统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姚进本人作为宁波睿正的总经理,有着从银行到券商的经历,以及对基金信托等相关资产管理行业的了解。
其次,公司在工商注册登记时的经营范围就只限与资金有关的项目。“以前有一些私募机构不太专业,经营范围可能是科技公司、广告公司,只要工商不限制,就打擦边球,都不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所有私募面临重新核发牌照
完成登记相当于重新发放牌照,通过了就能重新上路,通不过就被注销,所以对私募行业来说这是一次大洗牌。
在私募新规发布实施前,私募基金备案一直本着“宽进”自律的原则,备案门槛并不高,因此在2016年之前私募基金机构备案的数量井喷。截至5月底,基金业协会在册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为23982家。
不过,自律为主的监管措施并没有起到规范的效力,私募基金行业“非法集资”、“违约兑付”等行为屡禁不止,因此中国基金业协会在今年2月发布私募备案新规,4月又发布了有关私募募集行为的管理细则,提出了私募基金管理人需满足高管有从业资格、备案需出具法律意见书等一系列要求,以及对私募基金募集环节的募集主体、账户监督、合格投资者确认、冷静期、回访等做了法律规定,全面抬高私募机构的准入门槛和操作标准。
或将有半数私募惨遭淘汰
在业内人士看来,整个过程相当于完成一次高强度、高难度的野外集训,每一个关卡总会有人掉队、有人被筛掉。
首先,新规要求至少2名高管人员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其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合规/风控负责人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合格的从业者约十万人,而仅私募机构的需要就达七八万,合格从业者数量不够势必导致一些私募机构没办法达成协会要求。
其次,新规要求新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办结登记手续之日起6个月内、已登记满12个月的在5月1日前、已登记未满12个月的在8月1日前,如未备案首只基金产品,协会将注销该其登记。“不少僵尸公司成立多年未发行过一只产品,已登记但未发行产品的管理人数量超过1.7万家,占比接近七成,这当中不少公司最终无法自保”,业内人士预计。
最后,私募基金管理人多数没有出具法律意见书的经验,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这也导致不少公司无法进入备案登记程序。
业内人士表示,对于原本就合规的公司,其实在目前的竞争中是吃亏的,即将实施的新规无疑是利好。而这场洗礼,留下来的私募机构或将只剩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