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金融 >

如何防止钢铁僵尸产能死灰复燃?

2016-06-29 11:42:00

 

来源:

17日,国内期货螺纹钢收盘在2055元/吨并出现小幅反弹行情。业内人士表示,如果钢价继续反弹,部分钢铁僵尸产能可能又将死灰复燃。

根据中国联合钢铁网的调查,随着国内钢材价格急升和钢厂增产,全国已有68座高炉恢复了生产,估计产能达到5000万吨,小型钢厂的产能利用率也从1月的51%提高到58%;“我的钢铁网”调查也显示,大型钢厂产能利用率也从84%提高至87%。一些停产但尚未关闭的“僵尸”钢厂也在恢复生产。这引起了部分地方政府的警觉,接连出台严厉措施,再加上钢价回落,僵尸产能死灰复燃情况得到遏制。

不应心存侥幸

僵尸企业为何“僵而不死”?究其根本,与一些地方政府的观念和利益密不可分。记者采访发现,有的地方为了追求财政收入的增加,常常为一些不合规的“重大”钢铁项目大开“绿灯”;一些地方官员与企业之间存在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一些官员甚至将手中的权力当作“摇钱树”,对污染企业“检查”的目的不是为了叫停整顿,而是为了收取更多的罚款,变相成为污染企业的“保护伞”。

不能忽视的是,钢铁产能过剩顽疾未除,钢价持续上涨缺乏基本面的支撑,不可持续,阶段反弹并不意味着行业经营的反转,更不意味着去产能可以暂缓甚至停止。

今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亿-1.5亿吨。

全联中小冶金企业商会名誉会长赵喜子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钢材消费已经过了高峰期,即便是完成政策规定的1.5亿吨去产能任务,仍不能满足钢铁去产能的需要。他测算,未来每年因为国外市场需求减少,有近1000万吨产能需要转回到国内消化,而国内钢铁消费未来每年也将减少2000多万吨。因此即便是去掉1.5亿吨产能,设备利用率仅为70%,行业仍属于过剩状态,企业也难以脱困。

善用“两只手”

业内人士表示,僵尸企业的形成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一是上一轮国企改革后,一些劣质资产依然存续;二是受产业政策调整影响,在产能扩大后遭遇环保等约束,企业陷入困境却无力改制或破产。这些都提醒,在出台产业政策时要更为慎重,以防形成新的僵尸企业。

改革要善于用“两只手”,动静相宜。部分业内人士表示,对于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可依据《破产法》实施破产清算,让其退出市场;对核心业务仍在健康发展、只是融资来源暂时枯竭的僵尸企业,可实施兼并重组。而在兼并重组中,鉴于僵尸企业的吸引力较差,政府虽然不可“拉郎配”,但仍可扮演“介绍人”。

“僵尸企业退出要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倒逼作用,政府主要是在人员安置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不是救企业。”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表示,清退过程要谨防“拆东墙补西墙”现象,此前有地方强行将一家僵尸企业划给某家央企,由于该僵尸企业债务关系复杂,迟迟不能退出,地方止了血,央企却多了“出血点”。

此外,清理僵尸企业还要防止误伤。要谨慎划定僵尸企业,避免把一些陷入周期性困难的优势产能或必要的产能储备,也当成僵尸企业错杀,影响国民经济的根基。

提高标准是关键

僵尸企业之所以僵而不死关键在于其往往并非违规产能。2013年以来,工信部已正式对外公告三批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钢铁企业名单,共305家。在按照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指标“一刀切”的粗放式淘汰之后,剩余的企业都达标。

赵喜子说。“这305家钢铁企业一家家检查过,产能是合格的,也是过剩的,国内钢铁企业没有一家不过剩。”

由于市场原因,其中部分企业虽然达标但是在钢铁价格较低时不具有竞争力,已经无法生产,成为僵尸企业。然而一旦价格波动,市场回暖,这些企业率先复产。

业内人士表示,应该进一步提升环保、能耗、质量、安全、技术等指标,将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排除在标准之外,能够有效防止钢铁僵尸产能复燃。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