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金融 >

IDC发布2015Q4中国智能终端市场季度跟踪报告

2016-03-30 17:11:00

 

来源:

-商用“新”PC,释放企业高效生产力

北京2016年3月29日电/美通社/--IDC最新的《中国智能终端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15Q4》显示,在整体智能终端增速明显放缓的今天,商用智能终端市场明显好于消费类市场。预计2016年中国商用智能终端市场将触底反弹增长2.5%,其中商用PC市场也将在2017年进入正增长阶段。未来五年,一方面将进入商用PC市场换机高峰期,另一方面随着二合一、极致轻薄等多元化的产品应用,2020年商用PC销售量将达到5558万台左右,2016-2020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9%。2016年商用笔记本市场预计将增长2.3%。到2020年该市场年销售量将为924万台左右,2016-2020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将达到4.5%。

商用智能终端中,PC始终是核心的办公生产力工具。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开始意识到员工的终端设备存在“老龄化”问题,影响企业整体的生产效率,不利于参与市场竞争;相比之下,高性能、易管理的PC,能够帮助释放更多的办公生产力,这是带动商用智能终端增长的主要动力。IDC中国助理副总裁王吉平先生认为,能够帮助企业释放出更多生产力的产品就是好产品,除了性能之外,更多的细分产品形态能够满足企业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企业应该积极淘汰“老龄化”的终端设备,并根据不同岗位的应用需求,部署相应的办公设备,帮助企业释放更多的办公生产力。

针对商用智能终端市场,IDC中国助理副总裁王吉平先生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企业的PC应用也需要一个“供给侧”

近期中国政府两会工作报告的一个核心词是“供给侧”,强调在新环境下的企业转型升级和国企改革。而很多企业都忽略PC或整体商用智能终端产品对于企业升级和企业转型的作用。更好更合理地利用智能终端产品,将大幅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目前很多企业对于PC应用的概念还是简单的OA应用。随着整体智能终端的多样化和计算性能的提升,企业客户应该重新审视商用终端产品如何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的生产力。

“互联网+”时代需要商用智能终端产品拥有更强的移动性和融合性

近期政府十三五规划的关键词之一就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对接,对业务形态和模式有了新的挑战,所以需要更好的工具来帮助转型和融合。产品的尺寸、重量、触控、语音等多方面都会由于行业和应用的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海外,苹果与IBM的合作正是瞄准互联网+的行业应用市场的潜力进行合作和发展。中国品牌和企业也应该加快发展的步伐。

岗位不同,产品不同

随着智能终端产品形态日益丰富,未来的商用智能终端产品将取代传统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的地位。员工的岗位不同,产品也会不尽相同。“新形态电脑”对于员工协同工作的提升,以及对员工电脑设备的统一管理性等方面有明显帮助。比如一些企业的对外接待岗位更多会选用一体机等产品,而销售等岗位更多的会选用超轻薄笔记本或者2合1这样的产品,还有一些特殊的行业应用会选用平板或者大屏的智能手机。

新的竞争者给商用智能终端市场注入活力

所谓不破不立,近几年PC市场的萎靡,与传统行业巨头革新速度缓慢不无关系。整体行业需要更多的新进者,刺激行业的变革和产品快速发展。伴随着微软surfacepro的不断演进,华为在巴塞罗那展推出matebook,以及不断传出的小米进入PC市场的消息,在吸引眼球的同时,PC市场更让业内人士感到了即将到来的变革。

超轻便携是未来商用市场产品的新主流

企业对于移动办公,移动应用的需求正在与日俱增。调查表明企业客户在购买产品时,超轻便携需求的重要性明显提升。IDC预计,2016年10-13寸左右的超轻薄产品将在中国商用市场明显增长。这主要由于目前这类产品在计算性能,移动性,屏幕尺寸适合度等多方面都具有最高性价比。更重要的是,2016年10-13寸将聚集众多市场的明星机型于此,如SurfacePro、苹果的iPadPro、LenovoYoga、DellXPS,以及新推出的华为matebook。

商用产品也不能完全脱离时尚色彩

随着BYOD等新兴的购买模式的出现,商用购买决策权有一部分将逐步由个人决定。传统产品的呆板的外观必须改变。而不同于消费产品,商用智能终端产品将拥有自己特有的商用时尚外观趋势。比如近期销售比较成功的surfacePro,其不单在性能上让客户满意,在产品的设计上也得到了广泛称赞。

在今天这样一个高效的社会中,企业应该意识到无论是商用PC、平板或者手机产品,商用智能终端都能够帮助企业释放更高效的企业生产力。

欲了解IDC报告的更多信息,请访问www.idc.com.cn。欲购买报告,请致电+86-10-5889-1666与IDC中国销售部联系,或发email至fwang@idc.com。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