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新板失败留给新三板和战新板的教训
近日,十三五规划拟删除设立战略新兴板的消息传遍各路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朋友圈更是被刷屏了,很多三板圈内的人士顿时欢呼雀跃,有人甚至解读战略新兴板不会再有了。不管战新板最后的命运如何,笔者觉得,短期内不应该推出这个所谓的战略新兴板,至少从海外经验来看是这样的。
美国也曾搞过战新板,但是失败了
早在1992年,全美证券交易所发起成立了战略新兴企业板块,该板块旨在为那些规模较小但具有成长性的企业提供一个融资交易的平台。然而由于并没有多少企业选择登陆ECM,该交易场所最终于1995年关闭。究其失败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美国战新板依然采用会员制的交易所模式,这种模式意味着,即使ECM获得成功,其发起方美国证券交易所并不能获得什么好处,Amex也就没有多少动力去支持ECM。
第二,逆向选择问题严重,换句话说,好的企业不愿意来战略新兴板,而劣质企业争相来到战略新兴板;另一方面,ECM对于上市企业监管并不严格,这导致关于ECM的负面传闻满天飞,最后几乎没有企业愿意来战略新兴板,ECM的运营的这几年,总共也就只有65家公司在这个板块上市。
第三,采用不合适的竞价交易机制,由于ECM并不为了NYSE和我国A股主板那样的蓝筹股而设立,在ECM上交易的公司比较小,本身交易不算太活跃,采用竞价交易后,做市商并没有多大动力去研究推广他们做市股票。
美国战新板失败留给新三板和战新板的教训
其实,美国ECM失败对于新三板和战新板都是一个教训,最核心的一点就是一定要明确各个资本市场的定位,不能像ECM那样盲目ECM其实是Amex搞出来对抗NYSE和Nasdaq的,是Amex的培养基,其交易制度和定位等多个方面并不明确。具体来说,又有两点教训:
第一,不能依附于任何板块,不能沦落成主板或者创业板的培养基,必须要能像纳斯达克那样留住好企业,具有财富效应,要不然好企业都跑了,这个交易所岂不成了僵尸?
第二,必须区分板块内的企业,就算是战新板,企业也有好有坏,中概股并不都是好企业,所以必须区分。对于新三板而言,那就是分层和严格的退市制度了,分层只是进行了初步的区分,退市摘牌则是避免劣币驱除良币的发生,新三板现在有6000多家企业了,必须让那些弄虚作假的退出,就像A股每年都能查出一些企业造假一样,新三板和战新板同样要狠狠地查,你的财务指标可以不好看但一定要是真实的。
为什么中国应该暂时搁浅战新板?
就在不久前的2015年12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还说要建立上海证券交易所战略新兴板,这个板块被认为是为成熟的新兴企业提供上市平台,尤其是那些在海外上市的中概股。然后,为什么笔者还认为暂时应该搁浅战新板呢?
第一,板块定位并不明确,目前国内已经有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还有所谓的四板,虽说战新板是优于创业板而低于主板,但是目前的中小板难道不是处于主板和创业板之间吗?战新板设立后,你如何确保那些原来打算上中小板甚至主板的企业而改道战新板?尤其是业界认为的战新板将采用注册制,那些原本打算上主板、中小板的企业为什么不去战新板?我们反过来看美国,主板是NYSE、二板是纳斯达克、三板是OTCBB,定位非常明确。
第二,板块属性不明确。战略新兴板将和上海证券交易所保持什么样的关系?在此之前,深交所内已经有中小板和创业板,战略新兴板将来是要采用ECM依附Amex的模式呢还是其他什么模式?中国的战略新兴板会不会沦为A股的培养基呢?ECM失败的教训之一就是板块属性和定位不正确,ECM只是Amex的一个培养基。
第三,交易机制不明确。众所周知,国内A股采用竞价交易、纽交所采用专家做市商交易、纳斯达克采用竞价做市交易,我们的战新板将采用哪种呢?美国各个交易所的交易机制选择都是与其企业类型密切相关的,而我们的战新板企业这么杂,你该如何选择?
第四,投资者类型定位不明确。目前,美国的交易所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体,新三板的定位也是这样,而A股却是以散户为主体,而战略新兴板既有适应散户为主体的股票,也有适应机构投资者主体的回归股,战新板将作何选择?
产业投资内参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中投顾问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