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军工行业沉睡的巨人正在苏醒
1942年2月19日,早上8时45分,近50架日本战斗机和轰炸机已从“苍龙号”航空母舰的甲板升空。一小时后,在轰鸣的三菱A6M“零式”战斗机的带领下,这些飞机开始轰炸达尔文——这是史上外国对澳大利亚发起的最大规模空袭,致使数百人丧生,8艘舰船沉没。
70年后,日本回来了——这次是受邀而来。澳大利亚政府表达了购买以“苍龙号”命名作为纪念的日本柴电动力潜艇的意向,这是澳大利亚斥资200亿美元更新其潜艇舰队的计划的一部分。如果日本赢得这份合同,这些潜艇至少部分将由三菱重工建造。
70年来,日本一直是军工行业沉睡的巨人,但这个巨人正在苏醒。2014年4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终结了日本强加给自身的武器出口禁令,作为其“积极和平主义”新立场的一环。
日本拥有精良的军工技术,但笼罩在安倍计划头上的问题是,仅生产出优质装备是否足够?成功出售防务装备取决于其他很多因素,比如军事训练,这些因素是一个奉行和平主义的国家难以具备的。
然而,有迹象表明,东京方面不仅将防务装备出口视为一项产业政策,还将其视为在一个因中国崛起而变得不安宁的地区推行的外交战略的要素。由于关系如此重大,日本看上去决心克服任何障碍。
“和友好国家在装备或技术上合作,有助于增进双边安全和防务合作,而联合开发项目能够加强我们的军工行业和技术根基,提高我国的防务能力,”日本防卫副大臣兼内阁府副大臣左藤章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说,“战略上,我认为有很多领域是日本想要探索的。”
据估计,日本有3000家私营企业参与生产军事装备及其组件,安倍的举动在理论上为这些企业打开了国际市场。这些制造商的雄心和财务将不再受限于日本自卫队相对较小的70亿美元年度采购预算——事实上,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自卫队是这些企业唯一的客户。海外销售将降低单位成本,而且就日本自身的需要而言,关键是能让许多艰难挣扎的小型供应商维持经营。
但在现实中,有望受益于禁令解除的是一个更少而精的企业圈子。行业顾问估计,军工业务占收入比例超过一半的日本企业不到300家。三菱重工、小松、石川岛播磨重工和其他主要承包商之所以很少提到军工业务,一个原因是军工只占这些公司总收入的1%到11%。
相比之下,美国各大承包商60%到90%的收入来自军工业务。
“日本企业不想张扬自己在从事战争业务,尤其是在战争业务对它们无足轻重的情况下,”汉和信息中心资深顾问清谷信一表示,“即使是收到美国和法国军方直接问询的企业,比如某家专长于夜视光学的公司,也因为形象方面的原因不愿谈论此事。”
但他补充说,其他一些公司有充分理由想要出口。据德勤分析师的说法,2011年自卫队的采购预算为67亿美元,预计到2019年将仅升至73亿美元,如果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放缓,即使这一预算也有可能缩减;相比之下,2011年中国军方的采购预算为181亿美元,预计到2019年将升至468亿美元。
投资热点排行榜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中投顾问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