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与FT的文化差异
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东京老记者都认为,日本是一个废除了新闻的国家,一个只有流程和趋势、而没有重大事件的地方。因此,当日本企业界最近在同一周制造了两件轰动性大新闻——东芝财务丑闻以及日本经济新闻收购英国《金融时报》时,人们感到意外。然而,除此之外,这两件事还引起了人们对日本企业文化及其在该国媒体中的反映方式的共同担忧。这种担忧合理吗?合理,但也不合理。
应该承认,没人真的批评日本主要财经日报《日本经济新闻》在没有举报者的情况下未能揭露东芝丑闻,就像当年没人指责《华尔街日报》未能揭露安然劣迹那样。
但是,以奥林巴斯前英国籍老板迈克尔?伍德福德为首的很多人,2011年确实指责日经集团对奥林巴斯这家日本光学公司的丑闻视而不见,即便该丑闻已先后被小型财经杂志《Facta》和英国《金融时报》揭露。在伍德福德和很多外国投资者看来,日经的出版物与日本企业界的体制内人士关系太过紧密。按照这种看法,即便东芝的内部消息被送上门,日经也不会发表。
所以,人们存在一个共同的担忧:尽管多年受到加强公司治理的压力,但日本企业仍然容易出现丑闻,而且主流财经媒体也不能追究其责任。因此,当日经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喜多恒雄最近称“英国《金融时报》的理念和价值与我们日经完全一样”时,人们问“他会是什么意思?”便很合理了。当他说他将保持英国《金融时报》的编辑独立和标准时,人们应该相信他吗?
我不能代表任何一方说话,即便我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我也为《日经商务》周刊写一个定期专栏。但是,对于在日本事情运作的方式,我确实有一些解释。因为就像喜多恒雄的同僚——《日经新闻》社长冈田直敏所言:“像这样的交易将是关于互相理解和互相信任的。”
日本文化不欢迎掀起风波的行为,无论是在当地学校的理事会还是巨型企业。不过,日本文化也不鼓励贪赃枉法。例如,尽管奥林巴斯事件不可能是一宗没有受害者的罪行,但在某种意义上,它是一宗没有罪犯的罪行:涉案人员都没有中饱私囊。他们都在为他们眼中的企业利益而行事,尽管那是受到误导的。
结果是,在日本人们以同情的态度看待公司犯罪的罪犯。尚不清楚人们是否会同样看待做假账的东芝高管,因为他们掩盖的是近年的亏损。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本政府是否会用东芝来“杀鸡儆猴”,以此推动公司治理的改变。
日本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改变迹象,但是政府推动治理改革的主要目的,似乎并非是关于伦理或者提升公司业绩。这似乎是政府施压董事会花掉囤积的资金,用于资本投资或派发更高股息、以此提振日本经济的一种方式。日经刚刚将其囤积的资金用于从英国培生集团手中收购一家外国公司——英国《金融时报》。由于日经是一家私有企业,治理约束可能对其并不适用,但是日本文化的确适用于日经,而且这对理解这家媒体集团如何思考很重要。
投资热点排行榜
有价值的产业投资参考
中投顾问
产业投资咨询服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