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归来》:拧巴的成人版《西游记》
某种意义上,《大圣归来》借鉴的是好莱坞的故事架构,但导演田晓鹏的野心并不止于此,他想要更东方的、更西游的
2015年7月13日中午,暴热。在北京西北三环十月动画的办公室里,田晓鹏和他的同事开了一瓶香槟,庆祝电影《大圣归来》票房过亿元。
然后,那瓶被喝光的香槟就孤零零地摆在桌上,周围是杂乱无序的办公桌与废弃电脑。几个员工吹着风扇,冒汗吃着吉野家盒饭。
与略显寥落的现实环境相比,田晓鹏的微信里有上百个好友申请,电话一直不断,这多少让他有些不习惯。
7月10日上映的这部动画片,几乎零宣发,却霎时风头盖过阵容华丽的青春片,成为一个“现象级”作品,被因口碑而凝聚的“自来水”赞为“诚意满满”。
但是,70后导演田晓鹏显然还不满意对“大圣”的塑造——他本来想拍一部“成人片”,内外夹攻之下却变成了“合家欢”。
“合家欢”赢了,可悟空赢了吗?
“拧巴”的大圣
《大圣归来》被外界称道的是好莱坞式的叙事结构与高品质的制作。如《骇客帝国》《寂静岭》的制片人安德鲁·梅森的说法:这是一部属于全世界的合家欢电影,谁都看得懂,而且很中国。
不过,“合家欢”并非田晓鹏的初衷,“而是妥协的结果”。确切点说,《大圣归来》的成片与他的初衷是“拧巴”的。
他最初的构想是让悟空更“暴烈”一些,适合成年观众。但是投资人与圈内朋友都劝他,“不能这么做,否则会死掉。”
后来果然有所验证:审片时删掉了悟空大战山神的一句台词——“我去!”
因为,“这是一部给儿童看的电影”。但在田晓鹏心里,尺度应该更大,甚至大到“小孩子都不适合观看”。
这种有些“任性”的想法最终被遏止。田晓鹏的抱怨是,“合家欢”固然保险,但剧情相对简单,“类型片就规定了剧情是这么个东西。”
美术总监齐帅设计了长脸大圣,前后共修改了5稿。他与田晓鹏商量,希望可以有一个更符合原著精神的悟空。
因为他们都觉得过去的悟空形象太“戏剧化”:悟空首先是兽,是妖怪,“之前的悟空过于美化了,美化到我们都不能理解他为什么会是妖怪。”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田晓鹏的想法是:“如果符合原著精神的话,悟空一出来,小孩都会吓哭。”
哪有小朋友不害怕妖怪的?况且还是两个妖怪,和一个准妖怪外形的沙僧。
美猴王只是山里猴子对他的称呼,“他怎么会美?”回归原著,让田晓鹏开始重新考量悟空的本色。
“西游记就是个哑铃结构。”田晓鹏说,他喜欢看前半段大闹天宫,也喜欢后面取经路上,但转变过程就是因为“压了五百年”?
在原著里这段时间被模糊带过。田晓鹏认为,这“500年”是原著中的BUG,他希望解读这个BUG,还原悟空从魔性到人性的经过。
他时常会想:悟空是如何从不可一世的大圣转变为取经者的?“不可能只是因为一个紧箍咒,唐僧经历了十世轮回才走上取经道路,那么这十世发生了什么?”
这些不是小孩子应该思考的问题,但构成了《大圣归来》的整体故事蓝图,也成为叙事的基本原则:不颠覆,做解读。
他也不认为悟空最后成为“斗战胜佛”是一个好结局,应该有点“悲情色彩”。“中国的侠不像好莱坞的超级英雄那么圆满,最后都会有些悲情,比如乔峰、武松。”
那时整个行业几乎都完了
在《西游记》原著中,的确有好几处写道,师徒四人进村,孩子就哭了。成年人被吓得东突西奔,更是很多章回的开头。
可以《西游记》为题材的动画片,就应该是儿童片,并且因此让悟空成为“Q悟空”吗?
田晓鹏一直认为,“动画是成年人的梦”,并不是孩子的专属,“真做喜羊羊那种,我就不干这个了”。
他提起小时候看过一部动画片《太空堡垒》,那是个有80多集、3个篇章的宏大叙事。无论爱与信仰,还是生命与死亡,总之“不完全是给孩子看的”。
但是,一定要有给成年人看的动画片,因为“真人表演是有限的,就好像《灌篮高手》真人版永远无法与动画相比”。动画在他眼里完全是一种工具与手段,表达的内核才是关键。
尽管外界总是提到田晓鹏参与1999年版《西游记》动画片的往事,但他自己都不记得做过哪几集。
如今选择《西游记》并非情感趋向,而是他觉得这个故事有足够的张力与表现空间,“有功夫、有魔幻、有旅程,非常适合做三维动画。”
十月动画于2004年正式成立,主要给电视台、海外公司做一些CG加工与制作。
这一年,十月动画制作了一个动画电影样片,希望能够拿到投资做成大电影,但最终没能实现,“市场环境不行,大家都不认。”
那几年最有名的就是“国内第一部全三维高清动画国产影片”《魔比斯环》——上亿元投入只换来几百万元票房。这次中国动画成人化的尝试几乎完全溃败。
“影响很大,整个行业几乎完了。”田晓鹏清楚地记得,他与投资人谈西游项目时,全部遭到回绝。
他把自己的几百万元积蓄拿出,又向亲戚借钱,因为他觉得不能再等了,“投资是等不到的。”
直到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田晓鹏才对身边的同事交底:“其实开机时,投资还没有到位,只是那么说让大家更有信心。”
齐帅在2011年完成动画草稿之后,离开十月动画两年,“当时我的工作告一段落,就不用呆这儿领工资了。”
受资金所限,很多制作人员都是项目合作,基本完成就离开公司。这也是国内动画行业的常态。
总之,在4年前开机时,田晓鹏想过,“如果不成,这行就不能再碰了。”
中国是什么
《大圣归来》的故事内核依然是好莱坞的经典类型:落魄成年大叔受到小孩感召,最终英雄归来。它的英文片就是《MonkeyKing:HeroisBack》。
田晓鹏总结好莱坞动画电影的套路:最简单的故事,最丰富的细节。
《大圣归来》动画总监陈征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做动画的时候考虑最多的是“中国元素”。
“好莱坞动画的表演、对话、动作都是很夸张、很有弹性的,这跟中国不一样。”陈征希望大圣“够中国”,“悟空把脚放在凳子上的设计,就是很有好汉气质的动作。”
田晓鹏也不想“过于好莱坞”,他最欣赏的是宫崎骏的样式,带有东方哲学,“不那么直接。”
他甚至批评,大白、功夫熊猫虽然好看,但只会为细节打动,“人物到不了心里。”
这也正是让他矛盾的地方:因为《大圣归来》是他的“实验性作品”,嗣后是延续、还是回到自己的初衷?“以我现在的心态,再做第二部肯定做不好。”
他说,其实这样的悟空并不是他想拍的片子。
用一个比喻:大家都在做手机的时候,可以证明自己也能做出一部好手机,但真正的梦想却是做电脑。不过田晓鹏也明白,做出一部好的手机是第一步。
现在他希望尽快开启自己的“电脑”项目:一部带有悬疑色彩的动画电影。尽管希望投资的电话无数,但他出于自在的考虑,依然准备自己拿钱。
虽然票房过亿元,但田晓鹏说,“投资人可能觉得要到两三亿元吧。”
所以,对于会不会有第二部《大圣归来》,田晓鹏说:“肯定是先做我想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