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金融 >

京东商城因为“刷单”问题引起社会关注

2015-06-23 17:10:00

 

来源:

国外一家投资咨询机构发布报告称,京东销售额存在虚报,也就是传说中的“刷单”。

恐怕不止京东一家,随着网购的火爆,有关电商平台“刷单”的报道屡见报端。“双11”、“618”……随着人造购物节不断涌现,消费者网购参照的商品销量、好评、排名等数据,如果不停“注水”的话,“剁手族”还有可能会成为“剁头族”。“刷单”行为是公开的秘密

“电商刷单的现象,是行业长久存在的,并非新鲜事物。”京东集团公关部总监康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康健没有回避“刷单”问题。“平台商家肯定会出现刷单,比如有些商家业绩好的话,被用户发现的机会就高。”康健说,去年一年,京东对刷单的卖家开出了上千万的罚单。

京东不公布“618”销售额,也被业界质疑为“刷单”的表现。康健对此回应说,这是遵循公司财务要求。“今年618当天的单量超过1500万单,同比去年增长1倍。”

“京东入驻商家只有6万家,而阿里有800万家。”康健说,京东自营商品占六成比例,不涉及其他商家利益,因此“刷单”的利益驱动减少。

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赵占领说,电商“刷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商家找所谓的消费者进行“刷单”。卖家买快递单号,其收件人和寄件人与实际的买家、卖家不一致;另一种是快递公司发空包,但快递公司并未完成配送,而帮助商家完成平台上的物流信息。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电商有多种“刷单”形式:刷虚假交易,为卖家冲钻,进而网络排名靠前;专业的好评师或差评师专职为卖家服务,有时上万条好评可能都是“刷”出来的;还有一种情况更难察觉,雇佣专职人员进行交易,在支付物流等环节都有据可查,但事实上是虚假交易。

业内人士指出,“刷单”行为普遍,就意味着电商平台的数据“注水”严重,其商业信用可想而知。假造商业信誉误导消费行为

“刷单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商家和平台之间的潜规则。”艾媒咨询CEO张毅说。

实际上,即使是自营商品模式,也不能减少电商平台对“刷单”的利益驱动。上一页12下一页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