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宁波:数字化转型发展走深向实

时间:2022-09-02 17:26:50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21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超4300亿元,近五年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18%;智能制造加快推进,2021年重点行业企业工业设备联网率和装备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4.39%和82.75%,均高于浙江全省平均水平;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累计建设5G基站超两万个,实现乡镇及以上区域的5G网络全覆盖……近年来,宁波深入贯彻浙江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质扩量行动,数智化发展新实践厚积薄发,产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宁波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要超常规发展数字经济”,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全力实施数字经济超常规高质量发展行动——到2026年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数字经济增加值分别超万亿元,基本建成全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智造引领力、创新驱动力、生态吸引力、示范带动力的全球智造创新之都。

方向既明,干劲倍增。宁波将紧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在发展数字经济上抢新机,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产业大脑+未来工厂”

数字驱动与产业发展相融合

在宁波鑫达模具的数字化生产车间里,员工通过平板电脑轻松操作,实时追踪生产进度,崭新的模具从生产线整齐送出……

作为全国最大的压铸模具及压铸件生产基地之一,宁波北仑区牵头与宁海县一同探索打造模具(金属)产业大脑,搭建政府与企业的数据桥梁,对模具企业生产环节进行全流程实时动态分析,为突破模具企业数字化转型所面临的精益化管理难、生产排产难、产业链协同难提供一条全新解决思路。如今,全区已有50家模具企业完成数字化专项改造,生产效率提高25%以上,生产误差率至少降低15%。

模具(金属)产业大脑,是目前宁波牵头建设的六个全省行业产业大脑之一。此外,化工、智能家电、服装、文体用品、智能传感器等五个行业产业大脑也在全速推进中。

与“产业大脑”落地同步,“未来工厂”也在引领“智造”新方向。

在余姚领克汽车部件有限公司内,48台流水机器人持续挥舞着机械手臂,完成一次又一次的精准焊接……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余姚吉利工厂的最大年产能已达到30万台。

在全球毛纺行业率先建设的康赛妮智能化、信息化、数字化无人黑灯工厂,“未来感”拉满。通过中控中心下单后,整个智能系统就能自动完成从投料到出厂成品打包的全过程操作和质量控制。生产效率提升了50%,品质提升了25%,库存周转率提升了100%,交货周期缩短50%。

从引领型的“头雁工厂”,如吉利、中石化镇海炼化、雅戈尔;单项冠军型的“链主工厂”,如康赛妮、公牛;到技术型的“硬核工厂”,如东方线缆、舜宇光电……目前,全市已有12家企业列入省级“未来工厂”(含试点)。

“‘产业大脑’是支撑,‘未来工厂’是引领,能够推动制造业模式变革,打造高品质、高效能、低成本、绿色化的中国制造新生态。”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林忠钦表示,为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将不断探索完善。

未来五年,浙江将在全域推广“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发展新模式,实现数字经济总量规模新一轮“双倍增”——这是7月中旬浙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的目标。

“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核心,我们将不断深化数字驱动与产业发展的全面融合,持续构建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面链接的数字经济系统,加速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现代化先行,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宁波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宁波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加快“三个全覆盖”

工业互联网应用走深向实

如果将一个工厂看成一部手机,那么为每个工厂装上一个智能工业操作系统,再把不同厂商的各种工业软件运行在统一平台上,就可以将工厂原本“烟囱式”的业务软件变成工业操作系统中可以运行的“工业App”,进而形成以“工业操作系统+工业Apps”为架构的新一代智能工厂应用。

这是浙江蓝卓工业互联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卓”)着力打造的生态,其核心平台supOS工业操作系统力图重塑工业软件原先的封闭体系,改变工业软件的供应模式,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范式。

“未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都需要平台作为载体,来有效驱动业务模式重构、管理模式变革、商业模式创新。” 蓝卓首席执行官谭彰说,蓝卓supOS正是在这一需求背景下诞生的,为企业构建了一个统一的数据底座,可以实现工厂管理平台从单一功能向智能的转变及升级。

从2018年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落户宁波开始,四年间,宁波已培育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30余个,从底层基础到顶层应用,“纵向一体”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已在宁波生根。

深耕工业互联网,也为宁波当地的软件企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在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所在地——宁波国家高新区,逾百家工业互联网相关企业聚集于此,包括华为、中软国际、和利时、极望等众多龙头企业,已逐步形成了“智能终端设备-工业应用软件-系统解决方案-研发创新平台”的完整产业生态链。

黄色的AGV小车在工厂内来回穿梭运送零部件;机械手臂上下翻飞,不停运转;电子大屏上,生产计划、物料管理等数据实时刷新……这是文谷科技为企业打造的数字化工厂的日常景象。

深耕智能制造领域十余载的文谷科技,是宁波培育打造工业互联网服务商典型代表。多年来,文谷科技为上千家制造企业提供了优质服务,涵盖数十个行业,先后助力江铃汽车、博格华纳、得力集团、万向集团、华翔集团等众多制造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升级。《文谷亦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还入选了工信部“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

“工业互联体现在硬件互联、软件共享、数据集成,‘联’的是市场、设备、资源,共享共赢才是工业互联网应该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客观认识工业互联网,持续挖掘企业数据价值,才能使工业互联网真正为企业提质增效。

而随着具有大带宽、低时延特性的5G技术逐渐应用,宁波也在全力做好“5G+工业互联网”这道加法题。

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宁波在全国率先启动“5G+工业互联网”试点工作,三个项目列入工信部“5G+工业互联网”集成创新应用试点示范。根据《2022年度宁波市“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工控安全”试点工作方案》,宁波将在汽车汽配、纺织服装、电子设备、石化化工等行业中进一步推广“5G+工业互联网”试点,年度试点项目计划库突破100个。

宁波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宁波将以规上工业企业、重点(细分)行业数字化改造和企业上云“三个全覆盖”为抓手,由点及面推进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提升。全力建设成为基础设施一流、技术创新突出、应用特色彰显、产业生态繁荣、安全保障有力的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持续推动制造业产业链重构和裂变,为宁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激发数据要素潜能

智慧城市能效全面提升

在行人和车辆来来往往的宽敞大道之下,地下管廊这条城市“大动脉”正源源不断地为市民输送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水、电、气和通讯信号,确保城市正常安全高效运行。

“然而,由于管廊设备多、系统多、地下管线种类复杂,不仅管理复杂,而且一旦发生应急事件,无法第一时间直观查看故障出处,问题处置相对滞后。”宁波城市地下空间投资有限公司运营管理部经理殷四平告诉记者,基于地下管廊的管理难题,宁波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数字孪生平台应运而生。

该系统集成水、电、气、热、通信管道和物联传感等三维场景,使传统的平面展示转变为三维立体展示,让空间关系相对复杂的管线和传感器层次分明,不仅可以直观地查看监测数据以及环境画面,也可以实现人员入侵检测、火灾检测、有害气体探测等功能,为地下管廊的科学管理提供了良好解决方案。

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宁波给出了自己的“智治”方案。在宁波市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宁波市疫情防控办、宁波市大数据局等相关部门,基于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强化城市大脑智能支撑,构建了宁波市数字化抗疫平台,提高疫情防控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据了解,该平台已建成防、溯、隔、检、封、转六个场景,实现市县疫情防控决策指挥“一屏掌控”,一屏掌握全市7000多个采样点检测动态情况。

同时,为提高基层疫情防控风险监测预警能力,为基层网格防疫履职赋能,通过宁波市基层智治大脑建设工作专班(攻坚专班)工作的推进,在省内率先探索创建基于基层智治大脑赋能疫情防控的场景应用,构建了基层疫情防控“防、检、隔、封”等场景,实现镇街村社疫情数据比对、重点人员风险分析预警等战略决策赋能。

目前,宁波市的智慧城市建设,通过强化整体顶层设计,建立市县纵向一体化、部门横向协同的统筹机制,完善数据共享开放机制,建立数据治理体系,有序推进国家、省级试点示范建设,荣获了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卓越奖”等40余项荣誉称号,智慧城市已成为宁波新名片。

而在更长远的规划上,宁波市同样制定了明确的阶段和目标:

到2023年底,智慧善治基础支撑和数字赋能体系进一步完善,智感平台、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一网统管”底座等重要平台建设完成。

到2026年底,智慧善治基础支撑和数字赋能体系全面建成。建成全国领先的高能级、感知化、泛在化网络支撑体系;建成全国领先的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宁波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全面建成,为智慧善治提供一体化支撑;数据共享平台和开放流通平台进一步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不断创新,数据资源在市域治理中的要素价值不断显现。

信息消费示范引领

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超高清视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产品加速迭代,网络直播、在线办公、远程教育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当前,信息消费在宁波数字经济中不断拓展新空间、迸发新活力。

打包、分装菜品、装车发货……凌晨时分,位于宁波镇海区的“小6买菜”总仓灯火通明,一派忙碌景象。凌晨1点开始,一辆辆冷链保供车辆陆续开出,将生鲜套餐发往全国多地。

在奉化区方桥街道,今年4月,宁波率先打造的数字化“方舱”蔬菜批发市场成功亮相。与普通的临时批发市场有明显不同,借助数字化场景应用,这座蔬菜批发市场通过整合经营户以及采购商资源,实行预约进场交易,可实现货源迅速集散,确保全环节动态掌握、全流程实时监测,在突发状况的影响下,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关键保供功能。

今年以来,宁波以浙江省全面实施数字化改革和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升级版为契机,以推进国家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为抓手,实现信息消费进一步显著扩大升级。上半年,网络零售额1229.1亿元,同比增长10.4%,累计居民网络消费额836.4亿元,居全省第二;电信业务总量73亿元,同比增长24%,增速全省领先。这份成色十足的“成绩单”源自宁波不断培育新兴业态,激发信息消费新动能。

在发展未来产业,打造新增长点方面,宁波聚焦人工智能、柔性电子、区块链、元宇宙等前沿领域,制定宁波市未来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加快布局推进未来产业培育发展,宁波柔性电子产业先导区成为浙江首批八个未来产业先导区之一。持续培育5G、大数据、信息消费等领域试点示范。在工信部2021年度信息消费示范城市成效评估中获评优秀,“小6买菜”、摩根智能家居、5G+未来教室、未来菜场等四个项目入选2022年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宁波市信息消费示范引领效应不断提升。

在直播经济引领电商发展方面,印发《宁波市促进直播电商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并出台专项政策,培育形成以宁波(前洋)直播中心、宁波抖音电商直播基地、快手供应链直播基地等为核心的直播电商经济产业生态圈;联合直播头部企业和宁波本地高校群团机构,建立直播经济产业联盟;宁波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培育形成243个电子商务专业村,建成28个农村电商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1700家。

记者从宁波市经信局获悉,下一步,宁波将继续紧握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跨越式发展新机遇,紧扣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总目标,着重加强新型数字产品服务供给、新型场景应用创新拓展、新型消费业态培育发展、新型数字基建布局建设,打造信息消费升级版,力争成为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信息消费示范先行区。

新基建项目快马加鞭

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

8月26日,总投资5.7亿元的宁波首个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一期)项目正式启动建设,这也是宁波首家国有数字产业集团浙江宁数科创集团成立以后第一个大规模投资建设项目。按照计划,该项目力争于今年11月底投用,建成后可满足宁波市产业、科研、社会治理等各领域的算力需求。

近年来,宁波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底座”不断夯实。其中,城区5G网络的深度覆盖和乡镇及农村的广度覆盖全面推进,千兆光纤网络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截至目前,累计建成5G基站数量超两万个,实现乡镇及以上区域5G网络全覆盖;累计部署10G-PON端口数超八万个,具备覆盖超400万户家庭的千兆光纤接入能力,2021年,宁波更是成功入围全国首批“千兆城市”,标志着宁波正式迈入“双千兆”时代。

“随着政府部门以及各大运营商相继推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组合拳’,宁波数字化发展基础底座不断稳固,为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奠定扎实基础。”宁波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宁波电信正谋划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算力网络枢纽节点,融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布局;宁波移动正加快信息通信产业园二期建设;宁波联通正加快推进中国联通5G创新中心建设,预计年底建成后将大幅度提升宁波联通大联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的能力,助力宁波加快数字化转型。

优化布局新型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融合共享开放应用。面向未来,宁波明确了下一步发展图景:到2026年,全市5G基站数量达到4.5万个,5G网络在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实现深度覆盖,成为全国数字基础设施标杆城市。

记者获悉,目前宁波正加紧制定《全面加强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7)》。“下一步,宁波将以数字新基建为引领,着力布局建设智能泛在、数字赋能、高效绿色、前沿引领、畅通融合、开发活跃的现代产业升级基础设施体系,打造全国领先的现代化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标杆城市,助力宁波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宁波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