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劳务综合服务平台吉工家获数千万元B+轮融资
建筑劳务综合服务平台「吉工家」宣布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投资机构未透露。据介绍,本轮资金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继续通过B、C双端联动,夯实建筑劳务用工全周期闭环。
在今年3月的融资报道中,36氪曾详细介绍了吉工家平台的商业模式。包括面向工头和建筑工人的C端产品——招工找活平台「吉工家」,和面向中小微建筑企业的B端产品——数字化管理平台「吉工宝」,可实现劳务管理/招聘、薪酬支付、项目管理/招聘、物料管理等功能。平台通过B、C两端产品联动来互相拉新,一方面,建筑企业通过吉工宝与建筑工人在吉工家上进行管理互动,这就要求旗下建筑工人必须使用吉工家产品;另一方面,随着吉工家上的建筑工人资源越来越多,对建筑企业的吸引力就越大;平台通过在线核算工作量和便捷的工资发放方式满足双方需求和提高使用粘性,建立护城河。
半年过去,吉工家平台的商业化进展有了明显变化:
在营收上,平台相较去年同期增长翻倍。吉工家创始人兼CEO寇永聪介绍:“这个增长受大环境影响低于预期。上半年房企频频爆雷,拿地数量和新开工项目数量双减;叠加大型公共卫生事件的反复,导致部分城市的建筑工人流动受限,让原本就开工量不足的在建项目进一步受到影响。但即便如此,平台今年全年的营收预计还将进一步增长”。
之所以能够实现逆势增长,主要原因来自:
首先,吉工宝定位在中小微建筑企业,随着开工项目数量的减少,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为企业创造利润,因此中小微企业降本增效的需求日益迫切,希望能够借助数字化手段实现对项目和劳务的精细化管理,而吉工宝的出现正好迎合了对方的需求。
其次,自3月开始,吉工宝正式推出收费版,此外,还对原先试用版的价格进行了统一。吉工家平台的收入由招聘的双端交易费用和吉工宝的SaaS订阅费组成;目前,双端交易费占比超过60%,在SaaS订阅上,小微企业的客单价在1-3万区间,而中型企业是2-5万区间。
除收入增长外,产品上也完成了市场验证:
36氪曾介绍,传统情况下,建筑公司需要通过劳务公司层层上传下达管理项目质量、成本和工人。吉工家平台的C端和B端产品各自循环,劳务管理作为纽带将B、C两端连接、协同工作;建筑公司可通过吉工宝实现对工人的直接管理,提高管理成效。半年来,吉工宝付费客户数已达数百家,覆盖广东、四川、浙江、江苏、湖北、湖南和重庆等省市,其中,小微企业占比超过80%。
在劳务公司拖欠工人工资的痛点上,吉工家平台的解决方案是——建筑工人通过吉工家在线核对和确认工资单,建筑企业通过主流的在线支付工具将工资转入劳务公司账户并即刻分发给建筑工人个人账户,随后相关数据通过吉工宝回传建筑企业归档。在上轮报道中,该模块尚处于个别企业DEMO试用阶段,截止目前,已经实现了数十家家企业批量化应用,并呈快速发展趋势。
随着今年建筑市场环境的变化,就业市场也会随之波动,为了牢牢抓住工人资源,建筑劳务平台企业纷纷通过加大市场投放来抢占工人资源,吸引注册和实现转化;但有近二十年建筑产业管理经验的寇永聪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要对建筑工人、建筑产业存有敬畏之心,在产品稳定性、友好度和用户体验还没有完全平衡好之前,吉工家平台不会轻易进行大规模投放;否则就像在割韭菜,用户体验不好,留不下来,长期来看,对企业而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是巨大的。
在业务模式上,寇永聪认为B、C双端联动,形成闭环,才能真正为用户和客户带来价值;而其他同行的模式更倾向于C端产品吉工家,两者的目标、经营模式和推广方式都有很大区别;吉工家目前主要还是靠工友们互相推荐,自然促新。
目前,吉工宝的获客渠道分三种,一是销售团队BD客户;二是即将在下半年入驻钉钉和企微平台,成为对方劳务用工管理和中小微建筑企业的数字化管理解决模块之一;三是通过合作渠道进行推广和宣传。
此外,在团队方面也有了较大的进展。疫情期间,吉工家平台吸纳了多位来自腾讯、网易、阿里本地生活的中高级管理者加入,丰富了管理层结构和视野。目前,吉工家团队成员300余人,较今年3月,增长人数超过30%;现有产研团队占比50%,销售团队占比20%。
如果说吉工家平台现有的营收增长主要来自积累的过往客户资源和对方的认可;那么,想要保持长期的增长则离不开大环境的支持,但我国建筑业在长周期和短周期内均处于下行阶段,这就意味着就业情况波动的趋势还将继续。虽然吉工家平台的模式已经初见成效,但未来还将面临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