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克斌:蓝天由“奢侈品”变为“日用品”
“蓝天将不再是奢侈品,不再是常见品,而是老百姓的日用品。”6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在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上这样讲到。
贺克斌在发言中表示,从2008年北京夏奥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正是我国蓝天保卫战成效全面提升的一个缩影。“我们知道,相比夏季,冬季因采暖等原因,污染物的产生量会上升30%以上,因气象条件变化,对污染物的消纳能力会下降30%以上,因此,获得优质空气质量要困难得多。”据贺克斌介绍,2021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达到30微克/立方米,北京市PM2.5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首次实现6项主要污染物年均浓度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22年冬奥会期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PM2.5平均浓度明显下降,重污染天数大幅减少,其间北京市PM2.5浓度仅为23微克/立方米,PM10浓度仅为35微克/立方米。与2008年北京夏奥会可比的数据是PM10,当时的PM10浓度为57微克/立方米。
取得成绩的背后是科技支撑的综合能力在全面提升。贺克斌介绍,通过国家基金委和科技重点专项等的长期稳定支持,在立体观测、排放清单和数值模拟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科技成果。大幅提升了蓝天保卫战中的精准溯源能力、预警预报能力和治理方案的效果推演与成效评估能力。在秋冬季攻坚和冬奥期间,高水平的科技研判,使应对措施可以逐日精准到具体企业、生产工艺环节和车辆。
通过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联合攻关中心,开展“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和技术指导,将多年积累的前沿基础研究和共性技术研发成果集成提升、落地应用。构成了蓝天保卫战完整的科技支撑链,有力地保障了“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体系的有效运行。推动我国大气污染的现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大幅提升。
作为曾经的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贺克斌认为碳达峰和碳中和将推动蓝天保卫战取得根本性胜利。
记者注意到,相关研究表明,2030年之后现行清洁空气政策进一步减排潜力将大幅收窄,PM2.5浓度持续下降空间不大。而在碳中和路径下,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在2030-2060年间将进一步下降67%和83%。
“到2060年全国绝大部分地区PM2.5年均浓度降会降到10 μg/m3以下,空气污染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贺克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