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产能空间布局不合理成工业降碳堵点 工业绿色发展初见成效

时间:2021-12-16 13:05:03

 

来源:互联网

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最主要领域。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我国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加快推进,低碳、智能产品产量高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8.1%,较2020年降幅明显增加。根据工信部12月3日印发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到2025年,我国碳排放强度将持续下降,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8%;能源效率将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13.5%。

但随着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的持续下降,工业产能空间布局不合理导致的中西部地区工业降碳承压较重等难题仍十分突出。对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所长赵卫东建议,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降碳技术创新升级。

工业绿色发展初见成效

近两年,我国工业绿色化发展已取得初步成效。从工信部获悉,“十三五”时期,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在“十二五”时期大幅下降的基础上,进一步下降16%。

与此同时,根据国家统计局能源统计司公布的数据,2019年上半年,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1%;2020年,能耗强度继续下降,全年单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0.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0.4%,降幅比前三季度扩大0.3个百分点。

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的同时,一大批绿色工业示范项目亦正在布局。了解到,截至目前,我国共打造了2121家绿色工厂、171家绿色工业园区、189家绿色供应链企业。最新发布的《“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与《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均强调,要加快重点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预计到2022年,工业领域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等政策效应会逐渐显现,能效水平将明显提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碳排放强度将进一步下降。”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节能与环保研究所王煦说。

中西部地区进一步承压

记者梳理资料发现,在众多工业发展指标中,中西部地区工业经济呈现出了强劲增长势头,而东部、东北部工业经济增长较缓,产能空间布局不合理问题凸显。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昊指出,以甘肃为例,在2020年,我国前三季度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但同期甘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3%,超出全国平均水平3.6%。

“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相对较强、加之一段时期以来,中西部地区承接了东部地区转移的重化工产业项目,导致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偏重,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主体增速较快。”王煦表示。

根据《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0年)》,预计2021年,将有大批重化工产业新项目入驻西部地区,“未来,相比东部,中西部地区工业降碳形势更为严峻。”赵卫东坦言。

调整工业结构、创新绿色低碳技术是关键

当前,平衡产能空间布局、调整工业结构、创新绿色低碳技术是工业领域实现绿色发展的三大任务。

“产业结构偏重的中西部地区应适时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强化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管理数字化,不断实现绿色低碳技术创新。”王煦表示。

在调整工业结构方面,王煦指出,针对资源型地区,要合理设置政策实施过渡期,将节能减碳目标政策与当地经济平稳发展、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紧密结合、统筹考虑,制定差异化工业绿色发展方案。“东、中西部各地区及城市应按照资源禀赋、产业发展阶段和特征等进行分类,制定专门化、差异化的工业降碳政策。”

此外,创新工业绿色低碳技术方面,赵卫东表示,以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工业领域应进一步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先进适用技术设备的应用,优化生产工艺流程,着重在生产过程中提升能效、减少碳排放。“特别是在钢铁、石化、水泥等重点行业中,在已建设的能源管理中心基础上,应加强利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能效可视、能耗可控的工业能源管控方案。”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