酱油中的“茅台”要涨价 海天味业市值却跌了2000亿元
来源:时代周报
数次传闻后,海天味业(603288.SH)敲定部分产品提价计划。
10月12日,海天味业发布公告,决定对酱油、蚝油、酱料等部分产品的出厂价格进行调整,调整幅度为3%~7%不等,新价格于2021年10月25日开始实施。
“本次部分产品调价可能对市场销售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调价对公司未来业绩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针对产品调价后的风险,海天味业在公告中如此表示。
此前,业内便有传闻透露海天味业即将实行提价,幅度在5%左右。9月27日,针对提价传闻,海天味业也公开澄清,由于主要原材物料、运输、能源等成本持续大幅上涨,正在评估产品价格的调价调整。
“资本市场对海天味业的利润并不满意,提价是必然,但整体涨价幅度不高,预计对销售不会造成太大影响。”10月13日,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面对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海天味业内部消化成本已经无以为继。
受调价传闻刺激,海天味业股价自9月底便保持上涨,截至10月12日收盘,股价累计上涨超过20%。但10月14日收盘,海天味业收报112.38元/股,微跌1.03%,总市值为4734.0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与今年1月底最高点167.90元/股、市值一度逼近7000亿元相比,海天味业年内市值已蒸发超过2000亿元。
10月13日,针对提价以及相关发展问题,时代周报记者联系海天味业并发去采访提纲,截至发稿前尚未得到回复。
或引发“提价潮”
主要原材成本持续上涨已成为海天味业的经营挑战。
海天味业调价产品为酱料、蚝油、酱料等主要品类,多为大豆、白糖等调味品上游原料所组成。“今年以来,大豆,小麦因诸多因素而减产、涨价,海天味业成本压力明显上升,不得不涨价。”10月13日,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职业投资人程宇接受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酱油、蚝油、酱料占海天味业总营收近90%。2020年上半年,海天味业实现营收123.32亿元。分产品类别来看,酱油产品为海天味业营收主力,实现营收70.16亿元,占比总营收一半以上;蚝油、酱料则分别实现营收21.30亿元、14.75亿元。
除了本次调价传闻落实,海天味业此前已有数次提价历史。
根据兴业证券报告,2010—2017年,海天味业累计有4次产品提价。最近一次的时间为2017年1月,海天味业多数产品价格幅度提升约5%。
在朱丹蓬看来,本次提价对海天味业销售影响不大。“不管是对经销商还是消费者来说,行业涨价已成为必然,是一个相对不太敏感的因素,5%的涨价幅度相对来说是合理的。”
但也有观点认为,海天味业本次提价未必是最佳节点。国信证券分析师陈青青表示,回顾过往的历史,海天味业大多是在库存处于低位、行业需求良好时提价。“但目前终端需求疲弱、库存水平偏高以及社区团购快速崛起,多数投资者担心提价后终端价可能会难以同步。”陈青青称。
除此之外,随着海天味业实施提价,很大可能迎来一波行业跟风“提价潮”。
“作为调味品行业的龙头代表,海天味业的价格调整对行业具有示范和带头作用,会引发调味品行业的整体跟进,而其他企业如果不跟进调价的话,可能会带来市场格局的变化。”10月13日,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表示。
寻求多元化发展
除了成本上涨带来的挑战,海天味业的营收也已有疲态。
根据Wind数据,2017—2020年,海天味业的营收从145.84亿元增至227.92亿元,但营收增速逐年下滑,从17.06%减至15.13%;同期,净利润增速从24.21%下滑至19.61%。
进入2021年,海天味业的营收与净利润增速进一步下滑,跌至“个位数”增速。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实现营收123.32亿元,同比增长6.36%;实现归母净利润33.53亿元,同比增长3.07%。
而分季度看,海天味业甚至出现业绩下滑。根据Wind数据,2021年第二季度,海天味业营收51.74亿元,同比下滑9.39%;净利润13.99亿元,同比下滑14.77%;扣非净利润13.55亿元,同比下滑15.0%。
行业内其他上市企业业绩也处于低迷。根据Wind数据,今年上半年,海天味业的竞争对手千禾味业(603027.SH)和中炬高新(600872.SH)净利润均处于下滑,分别为6581.28万元、2.80亿元,同比下滑58.09%、38.51%。
“受疫情影响,居民消费仍然处于修复态势,调味品行业保持稳定发展的同时,也经受着一系列的挑战。”海天味业在2021年半年报中直言,销售端因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带来消费需求减弱。新消费、新渠道的裂变给调味品市场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也使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
2017年,海天味业收购镇江丹和醋业,开启细分赛道布局。如今海天味业已经逐渐开拓粮油、火锅底料、大米等业务方向。
“以食用油为例,目前食用油行业的市场格局已经相当稳定,海天味业想要分羹并非易事。”朱丹蓬认为,海天味业老产品利润遭遇天花板,布局的粮油、火锅底料等新赛道也较为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