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定开债基金在理财市场上比较优势凸显

2021-08-02 15:27:20

 

来源:中国网财经

一、理财产品监管动作频繁,收益下降成趋势

近期,理财产品监管动作频繁。先是6月中旬,监管部门发布了《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对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投资范围、投资集中度、流动性管理和杠杆管控等提出了明确的监管要求。其后,在6月27日,银保监会发布《理财公司理财产品销售管理暂行办法》(下称《办法》),对理财产品的销售渠道、风险控制、投资者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细化要求。

其中,一些相关规定将对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产生较大影响。

如在投资范围方面,《通知》规定,现金管理类产品应当投资于现金,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银行存款、债券回购、中央银行票据、同业存单,剩余期限在397天以内(含397天)的债券(包括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在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发行的资产支持证券等货币市场工具。同时,禁止现金管理类产品投向“信用等级在AA+以下的债券、资产支持证券”、股票等。

在杠杆和流动性管控方面,要求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杠杆水平不得超过120%;限制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期限不得超过120天,平均剩余存续期限不得超过240天。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旨在规范理财产品投向,使风险和收益适配的监管措施,或多或少会影响现金理财产品的收益表现,未来现金理财产品收益大概率与货币基金趋同,以往理财产品收益表现大幅高于货币基金的情况或将不复存在。

在现金理财产品收益下降的趋势下,债券基金在理财市场的优势凸显。经统计,过去1、2、3、5年债券基金平均收益率大幅跑赢货币基金。数据显示,过去1年、3年、5年,债券型基金年化收益分别为3.86%、5.57%、4.48%,远高于货币市场基金同期2.13%、2.44%、3%,也高于银行3.2%以下的同期定存利率。

二、打破刚兑,保本理财产品规模快速收缩

银行理财产品一度是居民稳健理财的首选。曾经很多理财产品打出诸如“预期年化收益5%”的宣传标签,吸引一众投资者纷涌而至。然而,自2018年4月27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实施以来,这类预期收益类的产品已经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银行理财曾经是刚兑资管产品的代表,在居民的印象里,银行理财产品的特点是本金有保障、收益稳健,到期兑付,投资省心。“资管新规”实施后,这类产品的刚兑预期被逐步扭转,由“预期收益型”产品逐步转向“净值型”产品。

所谓净值型产品,就是产品不再承诺到期给予投资者一定比例的收益(通常是预期收益率),而是以净值形式展示收益,投资者根据产品的实际运作情况,享受浮动收益。

近期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上发布的《“资管新规”三周年回顾与展望》报告显示,在“资管新规”发布前,保本理财产品约占全部理财产品30%左右,经过三年的调整后,保本理财产品压降幅度超过90%。新规实施前,所有的产品几乎全部是“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估计仅占个位数,到2020年末,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17.4万亿,占比提升至67.28%。

三、公募债券基金VS银行理财产品

在刚兑预期打破、无风险收益下降的趋势下,不少投资者愿意通过承担一定的波动和牺牲一定的流动性获得较高收益,使得风险-收益等级较为丰富的公募债券基金产品成为部分投资者的新选择。例如风险较低的纯债基金,或者可投资可转债和参与打新的固守+产品,都给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

从流动性来看,一些定期开放式产品虽然牺牲了一定流动性,但也有机会获得较高的收益。例如对比定期开放式债基和开放式债基,定期开放式债基的收益表现优势就较为明显。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过去1年、2年、3年、5年定开基金业绩分别为2.74%、7.32%、14.2%、21.64%,均优于长期、中短期纯债开放式基金。

据了解,设置了一定封闭期的债券基金,有两个方面的操作优势:一是定期开放基金最高杠杆限制为200%,而开放式基金的限制140%,基金经理可通过合理使用杠杆放大收益;二是由于封闭期间不能申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流动性对基金业绩的冲击。

今天(8月2日)就有百嘉基金公司的一只一年定开纯债债基——百嘉百利开始发行。该产品是百嘉基金的首只公募产品,发行只针对机构客户。机构客户对于资金的安全性、增值的稳定性、流动性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公司希望发挥自身的优势,从服务专业机构客户开始,打造公司在固收类产品线管理能力的第一张名牌。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