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和工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WATTMAN瓦特曼获6000万A轮融资
工业机器人和工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WATTMAN瓦特曼」智能已于近日完成A轮融资,融资额为6000万元。本轮融资由亦联资本领投,多位产业投资者跟投,光济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瓦特曼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工业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为钢铁冶金、有色金属、矿山等行业客户提供智能制造、无人数字工厂改造。目前,瓦特曼已经推出了铝电极智能清理打磨机器人、碳电极智能在线监测系统等形态不同的产品,并与宝武集团、中国铝业、国电投等头部企业达成合作,产品落地近百家企业。
目前,国内工业智能制造领域主要有3大类玩家,西门子、ABB为代表的跨国传统工业企业,宝信、赛迪、首自信等基础工业龙头企业旗下的信息化公司,以及新创人工智能科技公司。
西门子和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库卡、ABB、FUNAC、安川,具备完整产业链,在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上游拥有较强的话语权。宝信、赛迪等依托国企的品牌优势、行业影响力和生产工艺流程熟悉等优势,在工业自动化时代提供了诸多工业自动化和信息化解决方案,积累了大量行业客户。瓦特曼智能这类人工智能公司,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融合并深入生产工艺环节中,向行业提供了具备机器视觉、3D感知、运动规划控制等AI能力以解决实际生产核心痛点的智能化产品。
在人工智能创业公司中,瓦特曼从冶金等基础重工业和原材料工业行业切入,为如钢铁冶炼的高炉、转炉、电炉、无人天车等,原铝生产环节的电解、焙烧、智能仓储等核心通用工艺场景提供解决方案;而梅卡曼德、节卡机器人的产品应用则主要集中在汽车、电子行业,以元器件的焊接、组装,物料的抓取、码放为主要场景。
瓦特曼有三大特点,一是其产品思路是围绕工业机器人、无人驾驶、机器视觉等AI技术,综合使用各项技术为客户提供不同类型的解决方案及产品。在场景选择上,瓦特曼智能主要从生产主线的痛点切入,选择可应用规模大、受欢迎程度高的场景。
目前,针对重工业行业痛点,瓦特曼推出了3D智能清理打磨机器人、智能冶金捞渣机器人、无人天车、高温冶炼容器内衬侵蚀智能监测机器人等解决方案和产品。
由于其底层技术也具有较高复用性和跨行业延展属性,在产品研发速度上,瓦特曼智能第一款产品清理打磨机器人用了2年研发时间,到研发捞渣机器人产品,产品打磨期则为6个月。而如无人天车吊运一类的产品,在重工业是通用产品。
二是,瓦特曼选择从钢铁冶金、有色金属、矿山等重工业行业和原材料行业切入,推出智能化产品。
亦联资本投资副总裁杨寅表示,工业无人化市场受到产业政策和下游需求的双重驱动,行业前景广阔,但创业公司需要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将核心技术优势迅速转化为产品力。
2020年,中国钢铁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6.5%,原铝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56.79%,中国的冶金、钢铁行业的智能化改造存在较大市场。
且钢铁冶金、有色金属、矿山等重工业行业工艺流程严格、作业环境相对复杂。有高温、粉尘等不利环境因素,产品对复杂场景适应性要高;且客户对于硬件设备稳定性要求较高,具有较高进入壁垒。
目前,瓦特曼与宝武集团、中国铝业、国电投、金川集团、首钢集团、河钢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华菱集团、攀钢集团等多家中国500强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信发集团、东方希望、冶控集团、太重集团等诸多重点骨干工业企业均为瓦特曼智能深度战略合作伙伴。
三是,瓦特曼的发展策略是,先逐步为客户解决单点通用场景问题,提供智能化和数字化的服务,再从下至上,推出为数字工厂服务的智慧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其智慧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目前已在一家千亿级重工业公司落地。
在销售方式上,瓦特曼智能早期会与行业头部客户共同打磨研发产品。产品成熟后,瓦特曼智能选择与腾讯、华为等互联网巨头和太重、宝信等传统工业巨头及工业自动化头部企业合作,共同推动产品在行业的落地。
公司发展上,截至2021年5月,瓦特曼智能累计服务中国工业企业客户近百家,其中中国制造百强企业超10家,其中,千亿规模合作客户超8家。
公司营收上,2020年,瓦特曼智能营收增长超5倍,根据2021前两个季度业务进展,预计2021全年营收将突破一亿元。瓦特曼智能联合创始人兼CEO谭胜虎告诉36氪:“在铝行业,瓦特曼智能未来就能达到5-10亿的营收,从铝行业向钢铁行业扩展后,公司市场空间会变得更大。”
在团队成员上,瓦特曼联合创始人兼CEO谭胜虎是北京大学微电子系硕士,资深互联网连续创业者;创始人兼CTO陈仁博士曾担任腾讯无人驾驶团队技术负责人,先后在百度无人驾驶和深度学习研究院任职;联合创始人陈洪拥有超过二十年的工业自动化领域产业和管理经验。公司研发人员占比超75%,多来自腾讯、华为、百度、ABB和有色金属、钢铁制造等行业企业。
据悉,瓦特曼此次A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研发投入、技术团队扩充,以及销售渠道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