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在上海正式启动交易
6月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将在上海正式启动交易。作为首批试点企业,2000多家电力行业(纯发电和热电联产)企业将获准参与交易。
为了备战全国碳市场,受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委托,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此前联合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等机构,组织开展全国碳市场注册登记结算系统和交易系统的联调测试。
这些电力企业筹备工作进行得如何?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了一些行业重点企业。受访企业普遍认为,他们在地方碳交易试点中积累了丰富经验,接下来将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
电力企业积极备战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不少电力企业都对全国碳市场充满期待,并进行了充分准备。
国家电投是国内第一家提出碳达峰时间点的企业。该公司相关人士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早在2011年,国家在七省市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时,国家电投旗下13家控排企业在上海、广东、湖北和重庆等试点地区积极参与了碳交易,通过对配额和碳减排集约化、规模化管理,积累碳交易经验。
据介绍,目前国家电投已对碳交易相关制度和程序进行了规范,并专门成立碳资产公司,组建了一支碳交易专业管理团队。
“未来,集团将持续开展碳交易相关工作,全面提高碳交易管理水平,为能源行业碳资产管理提供支撑,推动能源行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上述人士说。
作为国家电投的核心子公司,中国电力相关人士也表示,集团公司对公司整体碳资产实施统一核算、统一交易、统一开发和统一管理,中国电力将按照集团公司整体要求有序参与碳交易市场。
另一家大型发电运营商相关人士也表示,公司在2014年率先在总部成立碳排放管理机构,负责公司碳排放及碳交易的统筹协调和归口管理工作,建立了自上而下的三级管理体系。
黄冈大别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对记者表示,2014年,随着湖北省启动碳交易地方试点,该公司开启碳排放交易探索,首单交易成功售出1万吨碳排放配额,开中国电力全系统先河。
黔源电力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目前涉及碳排放的水电站有董箐、善泥坡、牛都、清溪。
碳市场专家、德国研究机构Adelphi高级经理李莉娜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无论是试点地区的电力企业,还是非试点地区的电力企业,都在过去多年准备中不断加强碳市场运行的相关工作,并强化与此相适应的内部流程管理和相关能力建设。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预计电力企业会积极履约,踊跃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
碳配额全部免费分配
记者获悉,作为减排主力军,发电行业覆盖碳排放近40亿吨,这也将使中国碳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碳现货市场。
根据相关安排,今年1月1日,全国碳市场发电行业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首个履约周期到2021年12月31日截止,涉及2225家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
在业内看来,这意味着,从6月底碳市场正式上线,到今年年底,在半年的时间中,2000多家企业要完成碳排放配额的分配、交易、履约清缴等全流程。
“2021年作为全国碳市场启动的第一个履约周期,对于所有企业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一年,这段时间中,会有一个全国碳市场机制下的碳价格,这对于很多企业未来的投资生产决策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一位行业资深人士说。
2021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和《关于加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明确了2020年度全国碳市场核查、配额分配、履约等工作。
对于企业关注的配额总量核定等问题,一位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国家根据重点排放单位2019年至2020年的实际产出量以及配额分配方法及碳排放基准值,核定各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数量。全国配额总量为各省级行政区域配额总量加总。
同时,国家对2019年至2020年配额实行全部免费分配,并采用基准法核算重点排放单位所拥有机组的配额量。重点排放单位的配额量为其所拥有各类机组配额量的总和。
为了实现履约,一些企业在此前的地方试点中已积累了丰富经验。上述大型发电运营商相关人士表示,在地方试点中,集团公司所属控排电厂连续5年全部按时完成碳排放履约工作,履约率100%。同时,公司积极采用配额抵押及回购等形式进行融资,盘活碳资产、开拓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灵活采用配额托管、配额置换、碳减排抵消等方式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降低履约成本。
国家电投相关人士也表示,近年来集团公司以履约合规为目的,以降碳增效为目标,从生产、经验、调度、核算等多维度开展降碳增效优化,不断推进传统燃煤电厂淘汰落后产能、进行节能升级改造,探索开展了CCS等减排技术研究,在推动重点排放企业的低碳发展、有效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公司整体碳配额分配指标相对充足。
电力企业积极谋划转型
碳排放权交易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一种市场化手段,在去过几年的地方试点中,已显现出积极效应。
记者从上述大型发电运营商获悉,该公司一直严控火电排放强度,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供电煤耗由2010年的328.2克/千瓦时降至2018年的300.3克/千瓦时,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由2010年的24.8%增至2018年的39.7%。8年内公司累计减排5亿吨二氧化碳;62个自愿减排项目完成备案,预计年减排量1415万吨二氧化碳。
借力全国碳市场平台,电力企业纷纷谋划转型。“碳配额履约和碳市场交易的全面开展,对煤电企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公司将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新能源,既要集中开发大基地项目,又要布局一批分布式、多能互补项目,推动能源智慧化、数字化转型。”中国电力相关人士说。
国家电网在其发布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中也表示,将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充分挖掘碳减排资产,建立健全公司碳排放管理体系,发挥公司产科研用一体化优势,培育碳市场新兴业务,构建绿色低碳品牌,形成共赢发展的专业支撑体系。
在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环保与应对气候变化处处长张晶杰看来,全国碳市场改变了电力行业的生产成本、管理成本,影响企业生产计划和用能结构。他建议,逐步扩大碳市场交易品种和交易范围,促进低成本减碳。同时,国家相关部门要以实施配售电改革、推进交易机构独立规范运行、深化电网主辅分离为抓手,进一步推动电力市场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