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楫“天舟”向天河——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升空侧记
以为海边的月夜是静谧的,然而并不是——口令在各个岗位响起,车辆在道路上穿梭,远处传来机器断断续续的轰鸣……
以为海边的月夜是幽深的,然而并不是——耀眼的探照灯将发射塔架照得通亮,甚至半片夜空都显得黯淡了。几颗星子垂在天幕上,与地面绵延的灯光依稀相连……
文昌航天发射场,再深的夜,仍是热火朝天。
4年前,也是在这片海滩,天舟一号货运飞船踏上征途,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完成了完美的交会对接与推进剂在轨补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胜利收官。
今天,中国航天人再楫“天舟”——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满载货物,去追寻不久前升空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并将在不久后首次实现货运飞船与空间站的交会对接。
初夏的海风吹过椰林,拂过发射塔架。足有20层楼高的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以及它运载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整装待发。此时,仍有身着蓝色工装的人影在塔架上高低往来。与巨大的箭船相比,他们是那么渺小。
然而,就是这一个个渺小的身影,将托举这庞然大物冲破苍穹,飞上九霄。
“各号注意,1小时准备!”
发射前约一小时,火箭回转平台开始缓缓打开,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逐渐露出“真容”。
有观者情不自禁地鼓掌——就在9天前,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因技术原因宣布推迟实施。
这一消息发布不久,就有无数网友在相关新闻下留言:
“好饭不怕晚!”“把隐患留在地面上。”“航天人辛苦了,加油!”……
人类在探索太空的历程中,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努力,遭遇过数不清的挫折。然而,怀抱星辰大海的梦想,中国航天人从不怕风险,也从不怕挫折。面对文昌航天发射场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燃料泄回,一线科技工作者承压奋战、连续奋战、坚守奋战,越是艰险越向前。
5月29日,天舟再次扬帆。
“各号注意,30分钟准备!”
20时25分,发射任务01指挥员王宇亮的口令响彻发射场区,这是这位年轻的航天人第一次担任“01”重任。
4年前,王宇亮在天舟一号任务中,担任一级动力系统箭上小组长。经过4年历练,他已充满自信地执起“01”的话筒。
人才是航天事业薪火相传的支撑。近年来高强度的发射任务,成为人才成长最佳的实践平台。大批年轻的技术骨干被放到关键岗位摔打磨砺,一个过硬而充满朝气的人才梯队已经形成。
“各号注意,15分钟准备!”
最后一批工作人员撤离发射场区,设备切换成远程控制模式。
更智能便捷、更安全高效,是天舟二号的显著特征。飞船上行物资总重高达6.8吨,包括160余件大大小小的货包以及3吨的推进剂,占了整个货船重量的一半以上,载货比超过50%,属于国际领先水平。
当年,天舟一号在完成交会对接动作时,主要依赖地面测控。而如今,科研人员将各项信息植入天舟二号的相关软件,使飞船能在天上更智能、更快速地“随机应变”。
“各号注意,5分钟准备!”
“各号注意,1分钟准备!”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指控大楼、测控点号、观礼台上……人们屏住呼吸,心跳加速。
“5、4、3、2、1,点火!”20时55分,烈焰喷薄而出,撼天动地的轰鸣响彻海天,长征七号遥三运载火箭托举着天舟二号腾空而起,在夜空中划出一道绚丽的轨迹,飞向无垠的宇宙。
“火箭飞行正常!”
“遥测信号正常!”
……
包括铜鼓岭测控站、西沙卫星观测站等各方测控点,接力把火箭飞行数据实时传来。
约175秒,火箭助推器分离。
约217秒,抛整流罩。
约604秒,船箭分离。
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再次响起,人们激动不已,紧紧相拥,庆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大屏幕上,天舟二号已展开太阳能帆板,游弋在深空中。
“浮槎月夜到天河”。中国有着“浮槎”的古老传说,那是一种来往海上与天河之间的木筏,神仙们会撑着它在浩渺的星河间往来。
而今天,正如北斗、神舟、天宫、嫦娥一样,中国航天人用一个个坚实的足印,把又一个奇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