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360你财富:市场震荡就抓狂,也许你该调整自己的资产配置了

2021-04-07 09:33:00

 

来源:互联网

牛年春节之后,之前一路上涨的行情踩下了刹车,往日炙手可热的明星基金也出现了大幅度回撤。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跑步入场的投资者高位被套,投资情绪也发生了变化,涨起来高兴,跌起来骂娘。如果出现这种情绪上的波动,那么很有可能是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出现了问题,不妨根据360你财富的建议进行调整。

基金投资不是投机 正确认知才能获利

对于越是行情上涨、越是抓紧跑步入场的投资者而言,触动他们入市的原因并非是认识到了基金投资的价值,而是因为当时基金行情一片大好,这些人对基金投资的收益眼红,不想错过这样的机遇。然而,巴菲特也曾经说过:“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当越来越多的人杀入基金市场,可能会忽略了“市场先生”的波动风险。

没有任何一只股票能够永远上涨,基金自然也是如此。因此,当基金行情出现下跌的时候,被套的基民开始抱怨,甚至有不少人选择割肉离场。此时,那些离场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购买基金的行为,并不是投资行为而是投机。这样的初衷使得人们缺乏耐心,无形中增加了风险。

从基金投资的本质来看,就是投资者通过专业人士间接投资股市获利。与股票投资相比较而言,投资基金并不需要人们具备一定的择股、择时能力,只要耐心持有,时间自然会给投资人带来丰厚的奖励。因此,想要在基金市场获利,人们首先就要认同基金投资的逻辑和本质。

合理配置是关键 “梭哈”入场不可取

巴菲特作为知名的价值投资者,被中国股民津津乐道的投资除了可口可乐当属比亚迪,巴菲特持有的比亚迪股票成本在8元港币左右,在持有期间也经历了大幅的上涨与回撤,但巴菲特依然持有到现在。

巴菲特能够长期持有优质公司的股票,其核心在于巴菲特的分散投资,即便持有比亚迪股票期间出现了利润回吐的情况,但巴菲特的其他投资依然能够为他带来不俗的收益。不仅如此,如果股价一直下跌,巴菲特也还有充足的资金来不断买入摊平自己的投资成本,从而保证在行情到来的时候赚取丰厚利润。

看到这里,相信聪明的你已经发现,巴菲特的投资逻辑其实并不难,只要长期持有并且永远留有余地,剩下的就是等待风口降临。基金投资也是同样的逻辑,普通投资者缺乏择时能力,所以不建议“梭哈”入场,可以通过定投的方式来拉平投资成本,降低投资风险。对于已经“梭哈”入场的投资者也不必过度恐慌,如不是急需用钱,完全可以通过长期持有来实现获利。

确定投资纪律 保持良好投资习惯

无论是在股市还是基金,投资者通常会感到明明行情不错,自己却并没有赚到什么钱,甚至还会出现亏损的情况。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通常是投资者没有养成良好的投资纪律,追涨杀跌一套操作下来才发现还不如不操作赚得多。

对于基金投资而言,在什么时间抄底什么时间逃顶,普通投资者普遍缺乏判断力,这也造成了许多投资者的利益受损。对此,360你财富建议各位投资者设立好自己的止盈止损线并坚定执行,这样才能成为最终赢家。

为了方便广大投资者,360你财富APP上展示的多款基金组合也都设有智能止盈止损,以慧组合版块下的随鑫盈9.5%基金组合为例,投资者持有该组合进入到提醒期后,一旦达到9.5%的止盈目标年化收益率就会触发止盈提醒,投资者可以选择继续持有还是赎回。根据360你财富《慧组合2月运行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2月26日,持有随鑫盈9.5%满90天的用户,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1.96%;持有满365天的用户,用户平均年化收益率为29.69%。

图:360你财富《慧组合2月运行报告》

面对投资市场的波动,投资者应当调整好心态,不要在意一时的波动,中国经济环境和投资环境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只要规避掉上面几个问题,相信时间会带给人们丰厚的回报。

另外,360你财富的投研团队还表示,2021年市场的波动仍会持续,而且上涨也非线性,在趋势性的拐点来临之前,轻易下车并非是明智的选择,逢低补仓仍是目前建议的投资方法,投资并非投机,要放平心态应对市场的波动,不要太过在意短期的上涨下跌,避免被情绪所影响。在变幻的市场中,匹配投资目标、遵守投资纪律、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大家不要盲目被情绪所主导,避免追涨杀跌,产生不必要的亏损。

风险提示:本文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慧组合相关运行数据来源于:Wind,和耕传承。相关基金销售服务由360数科旗下和耕传承基金销售有限公司提供。基金不同于银行存款和债券等能够提供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投资人购买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额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止盈目标也不构成基金组合业绩表现的保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者购买基金时应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