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建筑装饰行业:重视建筑央企订单快速增长

2021-01-26 07:53:00

 

来源:国盛证券

【本周核心观点】2021年建议继续重点把握装配式建筑产业主线机会,本周住建部市场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建筑工人趋于短缺,人口红利消失正倒逼建筑业加快向工业化方向转变,结合近期各省市出台的系列装配式建筑促进举措来看,国内建筑工业化大发展趋势清晰,核心推荐装配式优质龙头鸿路钢构(PE24X)、亚厦股份(PE23X)、华阳国际(PE18X)、精工钢构(PE13X)、金螳螂(PE8X),此外建筑信息化有望加速发展,亦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关注建筑结构设计软件龙头盈建科。从12月投资数据来看,基建与地产投资平稳大体符合预期,制造业投资持续改善,我们预计2021年制造业投资有望较快增长,尤其看好工业升级趋势下的智能制造发展,核心推荐工业工程龙头中材国际(本周我们外发公司深度跟踪报告《智能制造新龙头,引领水泥工业互联网与运维后市场》,PE7.5X)、中国化学(PE7.3X)。20年央企新签订单表现亮眼,七大央企合计新签订单同增20.3%,疫情环境下甚至快于19年增速,市占率加速提升,本周国资委表示央企要由“降杠杆”向“稳杠杆”转变,央企有望在更少约束下投入更多资源加快在手项目执行,收入增长有望提速,当前估值处历史底部,性价比突显,重点推荐中国建筑(PE4.2X)、中国中铁(PE4.9X)、中国铁建(PE4.4X)、中国中冶(PE7.4X)、中国交建(PE5.7X)。

12月固投稳步回升,基建与地产投资平稳,制造业投资持续改善。1-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1.9万亿,同增2.9%,较1-11月提速0.3个pct,其中基建与地产投资平稳,制造业投资持续改善。具体来看:1)基建方面,1-12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等)同增0.9%,较1-11月减速0.1个pct,其中12月单月增速为-0.1%,较上月回落3.6个pct;基建投资(全口径)同增3.4%,较1-11月提升0.1个pct,12月单月增速为4.2%,较上月回落1.7个pct。在专项债发行大幅增长情况下,2020年基建投资低于预期,主要因地方预算内财力下降,对基建支持力度减弱,同时优质的合规基建项目储备不足,预计2021年基建投资增速仍将维持低位,节奏上则一季度因基数原因冲高,后续呈震荡回落趋势。2)房地产方面,1-12月房地产投资同增7.0%,较1-11月份继续加速0.2个pct,12月单月投资增速9.2%,较上月回落1.7个pct,当前房企融资监管趋严,预计2021年地产投资增长将边际放缓。1-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增2.6%,提速1.3个pct;商品房销售额同增8.7%,提速1.5个pct,地产销售持续旺盛。1-12月新开工面积同降1.2%,降幅收窄0.8个pct;施工面积同增3.7%,增速提升0.5个pct;竣工面积同降4.9%,降幅收窄2.4个pct。1-12月房企到位资金同增8.1%,提速1.5个pct。3)制造业方面,1-12月制造业投资下降2.2%,降幅较1-11月份收窄1.3个pct,12月单月增速为10.2%,较上月回落2.3个pct,从结构上看,“电子计算机、医药等高技术制造业”增速快、投资体量大、贡献度高,“化工、专用设备、黑金等传统制造业”亦表现突出。当前制造业景气度持续改善,制造企业资产负债表已逐步修复,具备扩大资本开支的动力和能力,促制造业投资不断修复。

人口红利消失倒逼建筑工业化提速,装配式优质龙头有望核心受益。本周住建部市场监管司相关负责人对此前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进行解读,指出我国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约5437万人,约占全国农民工的1/5,但“低技术、低成本”的劳动密集模式已难以推动建筑业长期发展需要,人口红利的消失正倒逼建筑业加快向工业化、标准化、信息化方向转变。一方面在用工成本上,2019年建筑农民工平均收入增幅8.5%,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农民工收入增幅;另一方面反映在工人年龄上,2019年底农民工平均年龄已达40.8岁,50岁以上的占比已达25%,且呈加速老龄化趋势,工业化建造替代传统施工势在必行。本周青岛市发布《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提出到2023年青岛市装配式建筑占比要达到50%,要求工务工程和主城区的旧城、旧村改造项目,以及医院、学校、幼儿园、人才住房等政府投资类建筑项目,应采用装配式建筑建造,并提出系列激励措施。当前国内人口红利消失倒逼建筑工业化大发展,再结合近期各省、市出台的系列装配式建筑促进举措来看,国内建筑工业化大发展趋势清晰,持续重点推荐装配式优质龙头鸿路钢构、亚厦股份、华阳国际、精工钢构、金螳螂。

重庆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增加信息化指标,盈建科、华阳国际有望受益建筑信息化产业大趋势。本周重庆市住建委发布《重庆市装配式建筑装配率计算细则(2021版)》,其中重点修订了装配率计算分值分配方案,调整增加信息化应用5分,主体结构由50分降至45分,其余分值保持不变。在其信息化5分内,包括BIM数据有效传递1分、人员管理数字化1分、施工管理数字化2分、生成数字化档案1分,体现出加强质量安全数字化管控、推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推动数据共享的政策引导。目前我国建筑业信息化率仅为0.03%,与国际建筑业信息化率0.3%的平均水平相差较远,已有企业重点布局相关市场:1)本周我们联合国盛计算机团队联合外发盈建科首次覆盖报告《小而美的国产建筑结构设计CAE领军》,公司作为国内建筑结构设计软件领军企业,拥有自研图形平台、有限元分析底蕴、建筑行业经验积累、施工图高效绘制能力等竞争壁垒,有望持续受益于国内建筑信息化率提升、BIM国产化、产品跨赛道拓展和SaaS化商业模式转型,成长动力充足;2)华阳国际从2010年便开始了BIM技术的应用开发,2020年已上线iBIM平台V2.0与“华阳知乎”搜索系统和云算量系统,构建了基于BIM正向设计模型的动态算量系统,已实现全专业BIM正向设计,未来公司BIM正向设计与咨询等相关业务有望不断放量。

20年央企签订单表现亮眼,市占率加速提升,“降杠杆”向“稳杠杆”转变促收入加快增长。2020年虽受到疫情冲击,但龙头经营快速恢复,展现极强抗风险能力,建筑央企全年新签订单在万亿规模上继续快速增长,表现亮眼。已出数据的七大央企2020年合计新签订单10.14万亿,同比增长20.3%,甚至快于19年增速。其中中国电建、中国中冶订单增长30%以上,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增长20%以上,表现突出。19-20年行业整体增速低迷,而建筑央企新签订单增长在20%左右,市占率持续提升,我们分析主要原因有:1)项目大型化综合化趋势明显,近年来EPC模式推广,同时城市成片综合开发、大型产业园区等项目类型快速增长,这些项目投资体量大(多在百亿以上),建设内容综合(涉及基建、房建),对建筑企业综合能力要求极高。建筑央企具备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各方面资源匹配,可以很好协助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大型项目。2)房建行业竞争格局的重塑,2019年建筑行业新签房建订单17.5万亿,基建订单8.7万亿,房建占比67%,是建筑行业主体。基建多数细分行业竞争格局已定,龙头市占率已极高(如铁路城轨、水利水电、火电等),而房建规模庞大,竞争却非常分散。原主要从事基建与专业工程的央企在原优势领域增速放缓情况下,纷纷加大对房建项目开拓力度,成效明显。19-20年订单增速较高的中冶、两铁等均是房建业务表现亮眼,贡献主要增量。3)项目融资属性强化,18年起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管控升级,地方政府融资受限,建设项目对外部融资需求提升。建筑央企具备较强融资能力,通过EPC+F等模式可以较好契合地方政府需求。预计以上因素未来将持续强化,建筑央企市占率有望继续加速提升。近期国资委明确表态央企由“降杠杆”转向“稳杠杆”,预计建筑央企将有更加灵活的融资方式,减少高成本永续债融资,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在更少约束下投入更多资源以加快在手项目执行,21年收入有望进一步提速。从估值看,当前建筑(中信)板块整体PE(ttm)仅8.9倍,与2014年底部基本持平,PB(lf)仅0.91倍,已明显低于2014年底部值,横向对比沪深300估值也处于历史最低区间,性价比突显。重点推荐中国建筑、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化学、中国中冶、中国交建等。

中材国际:智能制造新龙头,引领水泥工业互联网与运维后市场。本周我们外发中材国际跟踪报告《智能制造新龙头,引领水泥工业互联网与运维后市场》,认为水泥智能制造契合国家政策与中建材集团建材制造“四化”转型需求,集团近期专门召开水泥智能制造专题会议,要求后续加快部署落地。公司智能化技术储备充足,中建材集团现有水泥产能5.21亿吨,排名全球第一,潜在可供智能化改造的产线资源丰富。以公司承建的7500t/d槐坎南方示范线为例,根据项目实施公司之一中材邦业官网披露,通过智能改造,项目每年可节省生产成本2444.15万元,按照产线年运行310天计算,节省的吨成本在10元左右。突出的改造效果为后续集团大规模推广提供了充足动力,同时也为进一步拓展每年稳定收费的业务模式打下了良好基础。参考其他行业的智能制造业务模式,水泥智能制造有望为公司提供智能工厂改造和后市场运维两方面新业务空间:1)根据槐坎项目已有的案例,我们判断智能改造业务包括硬件(设备等)与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系统)改造,以单条改造成本4000万估算,集团内市场总规模达148亿元,全国市场规模约650亿元;2)以改造后的智慧产线为依托,具备延申水泥后市场服务潜力,如信息系统平台收费、水泥产线后续的修理保养等,将提供每年稳定的现金流,毛利率有望明显高于传统的工程业务,如果模式打通,将助力公司从工程业务进一步延伸至软件技术与运维服务,实现全面战略转型,以单线年收费3000万估算,集团内年市场规模约111亿元,全国年市场规模约487亿元。公司21年PE仅7.5倍,PB(LF)仅1.19倍,估值处历史底部,未来以水泥智能制造为契机,延伸水泥工业互联网平台,后市场运维服务等新业务具备较大潜力,持续重点推荐。

Q4基金对建筑持仓占比创新低,装配式仍为持仓中占比最高细分板块。2020Q4末基金(主动型+指数型)对建筑板块持仓占比为0.31%,创历史新低,较Q3末下降0.25个pct。其中:1)主动型基金(含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和灵活配臵型基金)对建筑板块持仓占比为0.22%,较Q3末下降0.13个pct。重点持仓个股方面,主动型基金净增持中国建筑/中国化学分别约12.7/0.8亿元;净减持鸿路钢构/华设集团/城地香江/亚厦股份分别约5.1/3.7/2.3/1.6亿元。从板块分布看,装配式及建筑央企为基金主动持股中占比最高细分领域。2)指数型基金(含被动指数型基金和增强指数型基金)对建筑板块持仓占比为0.66%,较Q3末下降0.71个pct。重点持仓个股方面,指数型基金净减持中国建筑/中国中冶/中国中铁/中国电建分别约10.8/5.0/4.2/1.5亿元,预计主要系建筑央企被指数型基金持续减持。

投资建议:2021年建议继续重点把握装配式建筑产业主线机会,建筑工人短缺问题日益严峻情况下,国内建筑工业化大发展趋势清晰,核心推荐装配式优质龙头鸿路钢构(PE24X)、亚厦股份(PE23X)、华阳国际(PE18X)、精工钢构(PE13X)、金螳螂(PE8X),此外建筑信息化有望加速发展,亦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关注建筑结构设计软件龙头盈建科。当前制造业投资持续改善,我们预计2021年制造业投资有望较快增长,尤其看好工业升级趋势下的智能制造发展,核心推荐工业工程龙头中材国际(PE7.5X)、中国化学(PE7.3X)。20年央企新签订单表现亮眼,市占率加速提升,由“降杠杆”向“稳杠杆”转变,收入增长有望提速,当前估值处历史底部,性价比突显,重点推荐中国建筑(PE4.2X)、中国中铁(PE4.9X)、中国铁建(PE4.4X)、中国中冶(PE7.4X)、中国交建(PE5.7X)。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