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投资管:关注长江沿江地区“岸上”变绿“水里”变清
要实现长江大保护,保护长江水的本体固然重要,但沿江地区“岸上”与“水里”的生态自然环境同样不容忽略。中投资管了解到,最新科技手段的加持,让长江沿江地区“岸上”变绿、“水里”变清。
俗话说,污染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镇江市位于长江下游,处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是长三角城市群重要成员之一。其利用科技手段处理岸上垃圾、变废为宝的做法,或许值得长江沿线各城市借鉴。城市餐厨废弃物和生活污泥“混搭”、进行协同处理的做法。
每天,一队队特制运输车到城市各处收集餐厨废弃物,制作成浆液,并作提油处理。另一队运输车从污水厂运送污泥,并进行高温热水解。然后,“混搭”的餐厨废弃物、污泥在工厂内按一定比例进行协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沼液、沼渣。其中,沼气用于本厂锅炉后,经提纯加压,输入市政燃气管网;沼液用来制作液态肥、化肥;沼渣用作土壤改良、园林绿化、农业种植。
不管是沼气、沼液、沼渣,项目的所有产出均得到了有效利用,形成了完整封闭的有机质循环链,全过程零添加,零污染。中投资管表示,该项目申报了国家专利70余项,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供了示范案例。2020年,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战略投资的引入,形成了“资本+专业化技术平台”合作模式。
除了“进驻岸上”,新科技还“下到水里”,在保护沿江水系水质的同时,还能集电发电、搞养殖。
在镇江通威环太渔光一体集控中心,所谓“渔光一体”方式:由支架架起的一块块太阳能电池板阵列般“站在”水里,水中有鱼儿游来游去。这样的“池塘”既能集电发电,又能放水养鱼。监控屏幕上,能实时看到“池塘”现场画面及数据。
不仅能靠此集电发电,太阳能电池板“森林”为鱼儿提供了躲避之地,夏天还能防止高温天气“水煮鱼”“鱼翻肚”的情况。经实地测算,这样的养鱼方式能提高养鱼产量。同时,养鱼又能促进水的生态循环,几个方面相得益彰。
中投资管认为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改革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服务“双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探路基本实现现代化等方面的新实践、新成果、新奋斗、新风貌。
作者:渡船先生
声明:以上内容版权归作者及来源网站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帖。来自中投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