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陕西保险业保费收入增速超全国
今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陕西保险业抓住发展机遇,从疫情影响下迅速恢复,行业保费收入增速超过全国。同时,落地新一轮“车改”,助力脱贫攻坚,与公众分享保险业发展和改革红利。
保险业从疫情影响中恢复并发挥重要作用
下半年以来,一度在底部横盘的保险板块震荡走高,头部公司表现出较好持续性。毋庸置疑,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经济发展因素,保险业前三季度数据可以清晰展现出市场状况。
据银保监会统计,国内保险业前9月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7万亿元,同比增长7.16%。
而对比保费收入增速,陕西保险业超过全国。据陕西银保监局数据显示,2020年1-9月,陕西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914.95亿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844.28亿元同比增长8.37%。
此外,受疫情等因素影响,5家保险行业上市公司三季度净利润虽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相比半年报,净利润下行幅度明显收窄或持平。
无论行业数据,还是上市公司三季报,均显示出国内保险市场的很大潜力。此前,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保险业将呈六大趋势,其中最显著的是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保险增量市场。
当前,发达国家保险市场已处于基本饱和或缓慢增长阶段,但我国保险深度、保险密度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保险市场仍将长期处于中高速发展阶段。“一方面,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激发保险需求持续扩大;另一方面,保险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供给需求的匹配度很高,将不断激发新的发展动力。”梁涛认为。
此外,前三季度全国原保险赔付支出9989亿元,同比增长6.14%。其中,健康险赔付同比增长19.61%,较同期健康险保费收入增速要高出2.19个百分点,其力度可见一斑。不难看出,在今后灾前防控、灾中救助、灾后重建等方面,保险业将会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新一轮“车改”落地陕西商业车险综合赔付率提至73.95%
对于不少消费者,尤其是机动车车主来说,与保险关联最紧密的莫过于车险改革。
按照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实施车险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从今年9月19日零时起,在全国实施新一轮车险综合改革,对交强险、商业险都作出了调整,车险费率也出现大幅下调。陕西消费者也因此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影响。
本次改革中,交强险责任限额大幅提升,有责的总责任限额从原来的12.2万提高到了20万元,其中死亡伤残的赔偿限额从11万元提高到18万元,医疗费用赔偿限额从1万元提高到1.8万元,财产损失的赔偿限额保持两千元不变。无责也做了相应提升。其中,陕西交强险费率执行B类标准,费率最多下浮45%,即实际享受五五折。优惠幅度仅低于执行A类标准的内蒙古自治区、海南省、青海省和西藏自治区。费率上浮上限全国统一为30%。
此外,新的机动车车损险的主险责任里面增加了全车盗抢、玻璃单独破碎、自燃、发动机涉水、地震及其次生灾害也都纳入了保险责任。删除了事故责任免赔率、无法找到第三方免赔率等免赔约定,删除了指定修理厂,删除了实践中容易引发争议的免责条款。
本轮车险改革被视为“新车改”的延续。按照车险改革渐进式思路,在2015年和2017年,陕西分别启动了第一轮和第二轮商业车险的改革试点。2018年9月8日,陕西作为全国三个试点省份之一,启动了商业车险的自主定价改革试点工作。
据陕西银保监局测算,自主定价改革以来,陕西商业车险车均保费较改革前下降了近四成,为全省车险消费者减少保费支出达110亿元。随着价格的大幅下降,我省商业车险的投保率从改革前的56%上升到72%,车险的综合赔付率从50.88%提升到73.95%。
脱贫攻坚收官年保险业兜底保障按下快捷键
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按照陕西省银保监局深入贯彻落实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要求,陕西各险企扎实推进定点扶贫工作,通过一系列保险保障产品,彰显保险业责任担当。
在陕西省保险行业协会公布的我省保险业优秀扶贫案例中,17家保险公司为全省63个县、70个区、镇近168个村提供近3万亿元的防贫保险保障,累计赔付近4390万元。其中,包括“助农保”项目、“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蔬菜价格指数保险”“花椒综合保险”“鸡蛋收益保险”“意外保险下乡”“食用菌全生产周期保险”“苹果种植保险”“红枣期货价值保险”“玉米收入保险”等为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以创新的金融服务助力三农。
这些只是近五年来陕西保险业扶贫攻坚的冰山一角。早在2016年,陕西省扶贫办、陕西省银保监局曾联合印发《陕西保险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其中提出到2020年努力实现贫困地区保险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贫困地区保险深度、保险密度接近全省平均水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得到现代保险全方位保障。
西北大学金融系主任王满仓表示,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硬仗中,保险业是生力军,并通过“农业保险+大病保险”的核心体系发挥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