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小纯号召人们多读书,满足自身对知识的渴望
杨绛先生有句话非常出名:总是感觉烦恼的人主要是由于想的太多,而书读得太少。
事实上,读书的意义就是用生活所感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在作家程小纯看来,只将手机作为休闲娱乐的工具,而不把它用在知识吸收上的人,正是因为他们——书读少了。
程小纯曾说: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历程,人们对于书籍的热爱却依然浓烈。古有文人志士饱读圣贤书籍以求报效国家,今有人民大众利用碎片时间阅读以满足精神需求。可见,书依然是人们的精神食粮,是浮躁忙碌社会中沉淀自我,涵养性情的载体。而阅读,让生活更有意义。
阅读本就不分年龄,也不分阶层。同一人在不同的年龄读书,能读出不同的韵味。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不同的人读同本书,也总能读出不同的韵味。正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年龄的不同,经历的差异,品读过后的所感所思,又不尽相同。
程小纯表示,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阅读更加不拘于形式。电子产品的应运而生,手机似乎取代了书本成为人们新一代的休闲工具。现在随处可见的是捧着手机的各类人,上到七旬老翁,下到幼龄儿童,而年轻人,尤其是学生,捧着手机更是被定义为玩物丧志。可是,有些人的手机屏幕上依然是那些熟悉的章节。
书给予了人们丰富的世界,使人们足不出户便知晓天下事,使人们不必苦苦探索便了解世界先进技术。因而李大钊才能在中国得知马克思主义,于敏在没有出洋留学的情况下依旧完成了核武器的建设。而电子书,也能为人们的生活传递知识与能量,只是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悠悠书香,是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对此程小纯表示:我们在捧着手机的时候应该告诫自己“我们垂下的头颅只是为了让思想扬起,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依旧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
季羡林先生曾感慨: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旅客。而让平凡人生不同的,则是在人生的旅途中,常有一本积淀已久的书籍伴他左右。而程小纯,其期望书香洗涤人们的心灵,愿书籍指引人们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