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线数量将超百条 深圳航空枢纽建设迎政策利好
国际客流增速已连续三年超过30%,作为大湾区重要的国际航空枢纽和深圳的对外门户,2019年深圳宝安国际机场迈入了“全球最繁忙机场”行列。
9月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深圳市开展高品质创新型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提出了系列利好深圳国际航线发展的举措,将大大提高深圳国际航空的地位,也意味着大湾区国际航线之争暂告平息,长期困惑深圳的国际航线不足问题将得到缓解。
探索在深圳设立大湾区联合管制中心
此次《意见》提出“探索在深圳设立大湾区联合管制中心”,肯定了深圳国际航空的中心地位。
《意见》表示,推动大湾区空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在深圳设立大湾区联合管制中心,推进大湾区机场群层面信息共享和协同管控。积极发展空公、空海、空铁等联运服务,优化口岸通关环境,实施24小时直接过境旅客和直接往返机组免办边检手续政策,探索“一检到底”、为粤港澳大湾区旅客提供便捷顺畅的运输服务。
而对于此前广深珠机场一体化的说法,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王国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并不利于深圳整个营商环境的发展。
王国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一个城市群的存在,本身并不是单一中心的结果。而目前实际上已经形成了香港、深圳、广州、珠海以及澳门五大机场枢纽。未来大湾区人口密度、产业密度进一步提升,需要依靠多枢纽、多引擎同时驱动。
同时,《意见》提出,预计通过1—2年时间,深圳机场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服务品质不断提升。通过3—5年时间,深圳机场多航站体系形成,综合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深圳机场与全球创新型城市、欧美澳热点城市及“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国家节点城市连接的国际航线数量超过100条,机场国际旅客和国际货邮吞吐量占比分别达到20%和50%。体制机制改革和四型机场建设走在行业前列,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大型机场治理能力现代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服务水平和旅客体验位列全球同类机场前列。
第二机场?
受益于经济发展,深圳近年来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一直稳步增长。
数据显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2019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000万人次,达到5293万人次,同比增长7.3%,全球排名从第32位上升至第26位,增速排名全球前三十大机场第二;货邮吞吐量达128万吨,同比增长,5.3%,全球排名从第25位上升至第23位,增速排名全球前三十大机场第三。
“深圳对国际航线的需求一直十分旺盛,但反观深圳国际航线的数量,甚至不如我们国内其他几个城市。”王国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当市场有这个需求时,应该给深圳国际航线释放一定的空间。十四五期间,深圳应在中央利好政策的支持下,既要大力拓展远程的洲际航线,加深航线分布密度,也要加大对东南亚地区的航线分布,尤其是一些旅游城市的航线覆盖,满足出行需要。”
深圳2019年GDP已经超越广州,成为大湾区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王国文认为,对于深圳这种经济体量大的城市来说,单一依靠机场两条跑道承担需求量是不够的。深圳在十四五期间,不仅要拓展国际航线,还应建设三跑道,更关键的是,深圳急需建设第二机场。如果深圳没有空间建设第二机场,应与惠州的平潭机场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加速整合。双方公平合作的同时,未来也可以让机场发挥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