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促进湖南生物医药产业大发展
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时强调,要“加强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为推进疫情防控科技攻关、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大发展指明了具体方向。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指在国家安全、综合国力、国计民生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基础性研究和重大关键性科技突破。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竞争表现在生物医药领域尤为激烈,2013年至今,全球在研新药年复合增速为8%,每年新增近400种新药。目前全球新药研发的主要力量集中在美国、欧盟、中国、日本、韩国,其中美国占有新药上市的五成市场。2018年我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达到4.55万亿元,约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05%。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预计我国生物技术攻关会持续产生重大突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将出现井喷式增长。
湖南在生物安全和生物资源等领域具备技术优势,早在2015年生物医药产业年产值就已超过1000亿元大关。湖南省遗传药理学重点实验室的“临床营养产品安全性验证评价技术”、中南大学的“人工合成和基因修饰生物体生物安全风险评价技术”“宏基因组数据分析技术”等处于世界“领跑”或“并跑”水平。湖南科伦、圣湘生物、九芝堂(000989)、千金药业(600479)、紫光古汉、汉森制药(002412)、尔康制药(300267)、千山药机(300216)、三诺生物(300298)、楚天科技(300358)等企业在全国生物医药界享有盛誉。
我省生物技术攻关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核心技术缺少。全省生物药品、医疗器械仍以仿制(造)为主,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与核心产品;二是大企业引领缺位。我省医药工业现有规模企业411家,没有产值上100亿元的大企业;三是大品种缺少。2018年我省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医药单品种仅37个,其中过10亿元单品仅1个、过5亿元单品5个;四是集聚度不高。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水平偏低,产业链上下配套能力不强;五是政策整合乏力。生物医药产业链横跨一二三产业,但我省缺少强有力的工作协调服务平台。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是瞄准主攻方向,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在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重大主攻方向推进产学研多方配合,为打赢抗疫总体战提供更有力的科技支撑;应立足长远,推动临床紧缺的重大疾病、多发疾病、罕见病、儿童疾病等药物的新药研发、产业化和质量升级,形成一批先进产品标准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关键原辅料和装备配套能力。
二是打造大企业,提升“龙头”带动力。对引进与全省科研、产业、资源禀赋相配套的生物医药大企业,特事特办、特企特扶,帮助其做大做强。以浏阳经开区智能车间为示范工程,鼓励生物医药企业运用智能化生产管理模式实现科技化转型。优化全省生物医药园区布局,依托重大关键技术突破,着力培育产值过50亿元甚至过100亿元的超大型企业,把“龙头”舞起来。
三是攥紧“拳头”,扩大品牌影响力。对准国家生物医药产业规划方向,在基因工程药物、抗体药物、疫苗产业、诊断试剂、生物医药产业相关关键原材料及配套设备、新一代工艺研发与制造的核心设备及关键技术、智能医疗等领域,依据我省实际,设立产品目录,做大一批小品种、做活一批闲置品种;加快建立生产质量监测、预警与追溯系统,推动品牌与质量高度统一;整合我省医药行业协会、省药学会等组织,以学术研讨会、产品展销会、企业对接会等形式加大宣传,扩大名品效应。
四是做大规模,提高产业聚集度。筛选确定一批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产品予以大力扶持;努力形成企业投资主导、天使投资补充、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撑的投融资体系。充分发挥“湘医投基金”作用,重点激发中药、生物技术和医疗器械等优势领域的金融活力;开发现代提取纯化技术和制剂技术,打响我省“湘九味”中药材品牌。鼓励以经典名方、民族民间药方为基础研制中药创新药物与疗法。
五是加强战略规划,凸显政策导向力。科学制定我省《“十四五”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加紧出台我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建立由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科技、卫生健康、药品监管和知识产权等部门参与的会商机制,定期协商产业发展重大事项;组建省级创新服务中心,服务重点企业与科研院所,实现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建设高层次智库,既为党委政府决策建言,也为企业增强内生动力、拓展国际视野、提高生产效益、打开市场提供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