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中国

大市中国 > 基金 >

养猪产能新周期开启 头部企业大举逆势扩张

2019-12-11 10:51:00

 

来源:第一财经

12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019年11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CPI环比上涨0.4%,前值0.9%;同比上涨4.5%,前值3.8%。其中,11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10.2%,影响CPI上涨约2.64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猪肉供应紧张状况有所缓解,价格环比上涨3.8%,涨幅明显回落16.3个百分点。

进入11月以来,猪价增速呈现下行趋势,猪肉涨价预期在降温。据农业农村部对200个批发市场监测调度,全国猪肉价格连续4周回落,降幅超过20%。

不过,恢复生猪生产任务依然艰巨。农业农村部近日发布的文件要求,确保年底前生猪存栏止跌回升,2020年底前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常年的水平。12月6日,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下称《方案》),不仅提出了全国范围以及各区域产销平衡总体要求、分区防控的措施,还明确划分了相关主体的责任要求,并制定了阶段性的复产目标,成为未来三年行业恢复产能的指导性文件。

实际上,从去年底开始,加大生猪产业投入布局的头部养殖企业,凭借在资金链、生物安全防控、规模化管理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了产能逆势扩张,成为整个行业复产和疫情防控的带头者和重要主体,也是生猪养殖规模化与行业整合的重要推动者。

但值得注意的是,生猪产能恢复速度客观上滞后于猪肉价格上涨,呈现渐进式状态,加上南北地区在猪肉产销方面的不平衡,加上受限于活猪调运相关规定(11月底,中南六省(区)开始试点禁止非中南区的活猪调入中南区),生猪产能恢复在未来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特别是南方主销区的生猪复产将会承受考验。

稳定猪肉价格的各种措施逐渐见效

猪肉价格仍是影响CPI走势的重要因素。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稳定猪肉价格的各种措施逐渐见效,11月以来猪肉批发价有所回落。不过,由于去年同期食品价格环比显著下降,即便今年11月食品价格环比涨势减弱,同比涨幅也进一步扩大。

农业农村部网站12月9日消息显示,随着国家和地方一系列恢复生猪生产政策措施的落实,近期生猪生产出现转折性积极变化,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双双探底回升,生猪价格也回落趋稳。11月份活猪和猪肉价格明显回落。据监测,11月第4周,全国集贸市场活猪价格每公斤32.26元,猪肉价格每公斤51.22元,连续4周回落,比价格高峰分别回落16.7%和12.6%。

在保供应方面,12月10日,华储网发布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竞价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将出库投放竞价交易4万吨。

12月10日,农业农村部在四川绵阳召开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帮带中小养殖场户发展座谈会上表示,生猪稳产保供是当前农业工作的重点任务,目前生猪生产出现止降回升的积极变化,产能正在加快恢复,但仍需一定周期,会议强调要多措并举帮助带动中小养殖场户加快恢复生猪生产。

前述《方案》明确了产销平衡总体要求,提出了分区防控的措施。其中,东北、黄淮海、中南地区为生猪及产品调出区,要为全国稳产保供大局作出贡献,实现稳产增产;东南沿海地区为主销区,自给率要达到并保持在70%左右;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要通过跨区域合作建立养殖基地等方式保证掌控猪源达到消费需求的70%等。

同时,《方案》明确划分了相关主体的责任要求。农业农村部门作为生猪稳产保供的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全面推动地方责任和中央各项扶持政策落实落地,促进生猪生产加快恢复。

复产带动猪价回落

伴随中国生猪生产恢复势头的,是11月来猪肉涨价预期在逐步降温。

近期,牧原股份(002714.SZ)、新希望(000876.SZ)等企业相继发布11月份生猪销售简报。报告显示11月份主要头部企业商品猪销售均价都呈现不同幅度的回落:牧原股份商品猪销售均价为30.30元/公斤,环比下降9.55%;新希望商品肥猪销售均价为31.84元/公斤,环比下降6%。温氏股份(300498.SZ)销售肉猪均价环比下降3.04%;正邦科技(002157.SZ)商品猪(扣除仔猪后)销售均价环比下降10.35%;天邦股份销售商品猪均价环比下降1.79%。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专家朱增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生猪价格连续四周回落,一些养殖户补栏的热情有所下降,这种波动是阶段性、暂时性的,现在整体的生猪养殖收益还是比较高,虽然11月商品猪肉价格下滑了,但实际收益比10月还高,对市场复产、扩产能的刺激依然存在,并不会影响大企业以及出栏量50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的扩产步伐。

“产能恢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会因为猪肉价格上涨就带来产能的快速增加,但生猪养殖收益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对养殖户补栏和行业产能恢复都有积极意义。”朱增勇说。

头部企业逆势扩张

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9月初,A股的猪肉概念板块在短短一年之内,总市值由4247亿元飙涨至超过8400亿元,总市值涨幅近100%。猪肉供不应求,加上多项政策护航,直接带动相关上市养殖企业股价大涨,刺激了其加速补栏和扩大产能的意愿,多家上市公司今年以来已经展开了几轮扩产能部署。

8月,温氏股份与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签约了“双百万工程”项目,即100万头生猪养殖+100万头生猪屠宰加工,总投资约20亿元,全部达产后年总产值约30亿元。11月27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子公司温氏产投拟以现金3.50亿元购买河南猪企新大牧业41.22%股份,同时增资4.6亿元,合计获得新大牧业61.86%股份,通过并购形式吸入产能将实现猪产业在河南布局零的突破。

温氏股份称,此次收购将完善企业猪产业的全国布局,助力公司养猪业7000万头的发展目标。

同样在今年8月份,牧原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2019年计划出栏生猪1300万头至1500万头,另外募集资金净额24.6亿元,主要用于内蒙古、黑龙江、辽宁、吉林的五个生猪养殖建设项目,生猪年出栏目标总共达210万头。12月1日再次发布公告称,拟在河北、山东、湖北、江苏、安徽、河南等6省设立14家子公司,总投资金额共达1.4亿元。

截至目前,牧原股份已在年内新建子公司39家,其扩张触角也逐渐延伸至长江以南地区。

新希望今年早些时候与四川广安、重庆彭水、四川资阳市分别签约了年出栏300万头、100万头、200万头的生猪养殖产业化项目。11月14日该公司发布公告称,收购两家生猪养殖公司的议案获董事会通过,拟投资近10亿元。11月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与浙江华统肉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省义乌市共同投资设立浙江温氏华统牧业有限公司,共投4亿元从事生猪养殖及销售业务。12月4日,新希望六和宣布,拟投资89.52亿元建设广西河池等9个生猪养殖项目。

猪网产业分析师冯永辉表示,非洲猪瘟疫情缓解后,市场上能保住大部分产能的主要是大规模的养殖上市企业和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生猪产业的哑铃型结构越发明显。“养殖上市企业里,能否持续获取市场红利,在于是否掌握了复产生物安全技术和较高的生产管理水平。”

冯永辉告诉记者,目前来看广西扬翔集团(非上市企业)和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三家头部企业都掌握了相关技术,且融资渠道一直比较顺畅,通过疫情发生后的多次补栏过程中不断发现、总结问题,完善相关生物安全体系,三家头部企业的母猪存栏量都已经达到非洲猪瘟发生前的水平了,其中新希望和牧原股份甚至已经超过疫情发生前的水平,温氏股份则相对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南方主销区的几家大型生猪养殖企业,如温氏股份、正邦科技、傲农生物(603363.SH)等,未来三年在当地生猪产能恢复、扩充方面会扮演重要角色,压力较北方主产区明显会更大,相应的扩张空间也会更大。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