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即将启动 药品进医院考核更严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即将启动
说到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其实在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的2018年全国药政工作会议上,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强调了近期的重点工作,其中就包括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
据知情人士透露,该会议还讨论《国家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总体工作方案(2018-2020)(征求意见稿)》。
其实,早在2017年全国药政工作会上,原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就曾强调,要“加快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更好发挥药品临床价值功能”。
而在国家政策方面,对于“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方面的内容早有明确意见。
早在2015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号),就明确提到,“建立健全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临床用药综合评价体系,推进药品剂型、规格、包装标准化”。
在2017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国发〔2016〕78号)也提到,“建立药物临床综合评价体系和儿童用药临床综合评价机制,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而在今年9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国办发〔2018〕88号),同样明确提到,“开展以基本药物为重点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可以说,近年来,几乎所有相关政策文件,都离不开“药品临床综合评价”。
▍药品进医院,考核更严了
近日,业内流传一个说法,称药占比明年会取消。但是笔者在接近政策制定的官员处了解的是,药占比不会取消,未来会通过结合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在2018年全国药政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研究建立综合评价结果产出的关联应用机制,特别是在基本药物遴选和动态调整、药品采购、临床合理使用等方面,让评价结果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据悉,国家将组织实施主题遴选、综合评估及转化应用,推进完善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机制,不断健全医药治理体系和提升医药治理能力。国家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成果将用于药品费用负担控制、临床用药结构调整、基药和短缺药目录的遴选和调整、医药创新研发等等。
笔者在相关专家处获悉,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包括药品有效性、安全性、适宜性、可及性、药物经济学等这几个方面。
这意味着,未来,对于医院的用药管理,将不只是控制药占比、限制使用目录、医保控费等,通过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将从多个维度进行临床用药管理,将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科学。
对于目前临床不合理用药的现状,笔者在临床医生处了解到的是,目前在国内不合理用药率最高达到了32%,每年因为不合理用药引起死亡的约有10多万人。
此外,近日笔者就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问题,咨询了临床药学专家。专家表示,在住院使用费用排名前50的中成药,是很难找到口服药的,几乎全部都是中药注射剂。
并且,在住院病人中,使用中成药的患者中有60%使用了中药注射剂。使用中药注射剂患者中,将近80%使用了一种中药注射剂,将近20%的患者同时使用两种中药注射剂。
如果统计中药注射剂所治疗疾病的个数,一个注射剂在临床上治疗的疾病个数可以达到将近200个。
对于这样的“神药”,要怎样加强监管呢?很显然,仅靠控制药占比、限制辅助用药使用等,是远远不够的。
笔者以上所列出的例子,就是临床不合理用药的冰山一角。而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将对规范医疗机构药品合理应用、提高临床疗效和治疗依从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就以近日公布的新版基药目录来说,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曾益新在此前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表示,此次基药目录更加注重临床需要,突出药品临床价值,目录实行动态调整。要重点调出已退市的,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较多、经评估不宜再作为基本药物的,以及有风险效益比或成本效益比更优的品种替代的药品。
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体现了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的意义,让基药能更好发挥药品临床价值。
未来,影响医药市场格局的,将不仅仅是药占比、辅助用药监控、抗菌药物监管、医保控费、药品采购等政策,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一旦启动,将贯穿所有环节,对医药市场产生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