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度重视老旧厂房保护利用 文化产业融入城市发展朝阳实践
随着城市功能转型升级,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入推进,北京市高度重视老旧厂房保护利用,大力推动城市风貌提升和产业升级,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据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中心的调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市腾退老旧厂房达242个,已经转型利用的老旧厂房占地面积601万平方米,正在转型改造的占地138万平方米。朝阳区作为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核心区,同时也是老旧厂房保护利用的先行区,近年来在老旧厂房保护利用方面先行先试,探索总结了系列实践经验。
18日,以“工业记忆.文化传承.城市更新”为主题的2018全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论坛在北京朝阳规划艺术馆举办,朝阳区活动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搭建展览展示、交流合作、协同发展平台,进一步总结推广发展经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国各城市(城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为推动全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贡献力量。这是我们牵头倡议并主办这次活动的一个重要初衷。”
资料显示,朝阳区作为北京市曾经的纺织、电子、机械、化工、汽车五大工业基地,老旧厂房资源丰富。近年来,朝阳区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主动服务首都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总体工作思路,形成了“5544”的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的朝阳实践经验,即:科学把握“5大关系”,着力实施“5大举措”,示范推广“4种模式”,全力推进“4大转变”。
科学把握5大关系:把握老旧厂房转型发展的“园区发展与文化方向的关系、疏解与提升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园区建设与城市人文风貌的关系”五大关系,深入推进“腾笼换鸟”,积极探索老旧厂房空间腾退再利用有效方式。
着力实施5大举措:通过“规划引导、政策促进、典型示范、精准服务、规范管理”等五大发展举措,积极加大创新实践,探索盘活旧厂房存量资源、建设文创园区的有效模式和途径。
示范推广4种模式:经过多年探索,目前朝阳区已经初步探索出工业遗存转型的4种模式——艺术家自发聚集发展、政府提供管理服务的“798模式”;产权方与专业机构联手打造的“751模式”;政府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的“朝阳规划艺术馆模式”;在政府引导下,由国有企业组建新的运营团队进行整体改扩建的“莱锦创意产业园模式”,为全国老旧厂房改造转型发展文创园区提供了有益探索和经验借鉴。
全力推进4大转变:结合新时期发展的新要求,朝阳区积极引导园区转型升级发展,即推动文创园区由综合型园区向特色化、专业化园区转变,由封闭管理式园区向开放融合式园区转变,由单纯经营空间园区向经营园区品牌转变,由追求经济效益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园区转变,成为新形势下朝阳区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