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科技应用显然形成趋势 保险开启“相互赋能”新模式
近几年,国内的无人机市场发展迅猛。预计到2023年,国内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977亿元。全球无人机市场空间则更为广阔,到2020年,市场规模将达259亿美元。无人机科技的应用显然已形成趋势。
与日俱增的市场规模说明,无人机应用已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涉及航拍摄影、环境监测、巡逻勘查、农业植保、商业速递等多个领域。而无人机在保险业中的应用也备受关注,其可作用于勘察理赔环节,提质增效,优化客户体验。反向来看,当越来越多的无人机在天空飞翔,一系列风险隐患也随之而生,保险又可以作为风险补偿工具,为无人机科技的发展撑起一顶保护伞。
保险查勘领域的生力军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探索逐渐走向深入,保险业在理赔定损环节又迎来新生力量。
在全球范围内,无人机多用于大灾保险。例如,专注于提供特殊保险和金融服务产品的农夫保险公司与工业无人机公司Kespry合作,当重大气候灾害使屋顶遭受严重破坏时,便利用无人机帮助保险公司提高理赔效率,同时保证理赔员的安全性,使其免于在高危环境下作业。
农夫保险财产理赔负责人谈到:“理赔员只需将无人机调到飞行模式,无人机就会自动进入空中。也就是说,理赔员在专心审查无人机捕捉的数据和图像的同时,仍然能够监控无人机状态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当遇到无法确定损坏原因或损坏程度的屋顶时,公司仍会安排一位理赔员上屋顶察看,确保从无人机获得的数据与实际情况相符。”因此,无人机技术可能是科技与人工协同合作的最佳方式之一。
从我国保险业使用无人机的情况来看,农险领域是主打。长期以来,农田灾害的勘查都采用传统人工手段“查勘到户”,效率低、成本高,进而导致整个农业生产的承保直至理赔过程不精确、不专业且费用较高。
在2015年,江西保险业首次尝试了使用无人机演练查勘定损农业险;去年5月,平安财险联合大疆行业应用推出“无人机单兵作战”模式,采集农业生产资料信息,完成农险验标和查勘作业。虽然无人机在农业灾害领域的使用尚且存在技术问题,但利用无人机航拍影像作为理赔依据的最终结果还是得到了政府与投保人的肯定。
险象环生引多家险企布局
随着公众对无人机的接受度迅速提升,无人机不仅用于专业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日常娱乐活动中。然而,新生事物往往携带风险而来。近期,北京发生了一起无人机伤人事件,一名在东四环南磨房地区玩耍的小男孩被空中突如其来的无人机划伤面部,血流不止。后经确认,事故由无人机爱好者操作失控导致。该事件引发人们对无人机安全性能的质疑及其配套保障措施的思考。
事实上,近年来保险公司一直在发力无人机的配套保险产品研发上发力。从已推出的无人机保险产品来看,主要包括机身险、第三方责任保险、操作员伤害险等。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人机航模圈一直没有保险,但玩家都知道,航模一旦出现故障,“炸机”随时可能发生。2015年,平安财险与江苏百锐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推出“遥控航空模型责任险”,对遥控模型拥有者在操控模型期间发生的第三者人身伤害以及财产损失进行承保,成为最早的航模保险“试水者”。此后,在各大航模论坛,保险机制开始被全线引进。
在农业领域,2014年中华财险就与无锡汉和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为该公司的无人植保飞机提供保险。今年6月,人保财险金华市分公司承保了两架农用植保无人机的“无人机操作人员意外险”和“无人机机身一切险及责任险”,为无人机操作人员在操作无人机飞行作业期间因意外事故导致的人身伤亡、农用无人机由任何原因导致的意外毁灭或损坏以及无人机或无人机上的物品坠落对第三方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失披上了保险外衣。
除此之外,众安保险、永诚财险、中国太保(601601)等多家险企均在近几年相继布局无人机保险市场。
“互通有无”开辟蓝海
当前,无论是将无人机运用于保险领域,还是保险对无人机的保障供给,仍处在一片发展蓝海中。
即使是在全球范围内,无人机技术应用于保险行业也处于起步阶段。在某些情况下,无人机可以大显身手,在其他一些更复杂的场面,无人机就比较难以应对。比如,在去年的灾害高发季节,农夫保险发现使用无人机评估飓风后屋面受灾情况并不是最佳的方式。
无人机应用于保险领域还需加快探索的脚步。据了解,今年5月,人保财险与浙江大年科技集团形成战略合作,拟组建保险行业特种无人机创新应用示范中心,进行保险业特种无人机系统开发,推动无人机在保险行业的应用示范和推广。在全球市场上,还有科技公司在尝试引进新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功能,计划将无人机技术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无人机的应用浪潮如此高涨,配套的保险业务也在顺应潮流。然而,距离2014年首推无人机相关保险至今已有4年,但试水该保险的公司仍然比较有限。究其原因,在风险控制、定损赔付、法规配套等方面,无人机保险仍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安联全球及特殊风险公司分析,无人机自身故障或操作失误会带来巨大风险,保险公司对此难以预估。在定损方面,与汽车不同,无人机缺乏大量类似汽车4S店的维修机构,具体零部件的价格与修理价格在市场上尚无统一定价,一旦发生坠机或炸机事故,理赔定损十分困难。正因如此,各保险公司对于无人机保险的态度不尽相同,部分愿意接受挑战,有些则会选择观望。
但不可否认的是,技术应用的广泛性与成熟度,决定了保险产品布局的类别和领域,而保险产品又是诸如无人机一类新科技手段的良好培育土壤。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与保险产品创新会在“互通有无”中成长蜕变,化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