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进入数字化布局 差异化竞争成焦点
4月17日,不过,各家从三四年前就开始提的数字化医疗,目前的落地和应用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数字化医疗的概念又一次烧到了医疗器械领域。
4月11日-14日,第79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春季)博览会(CMEF)在上海举行,今年的主题为“医疗数字化时代·智慧医疗”。在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与行业需求推动下,医疗这一高壁垒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也接受着数字化的改造和冲击。
围绕着为医疗机构、医院建设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包括传统外资三巨头“GPS”(通用、飞利浦、西门子)到“国产三巨头”联影、迈瑞和鱼跃等厂商在内,除了花式展示不断更新迭代、发布一年比一年多的新产品以外,更喜欢往“数字化医疗”、“人工智能”、“智能解决方案”、“精准医疗”、“大数据”、“云方案”等等概念上靠。
不过,各家从三四年前就开始提的数字化医疗,目前的落地和应用大多还停留在初级阶段。
“今日大家都在谈人工智能、谈数字化,但事实上目前很多医疗领域的数字化,都是非传统的医疗出身。”11日,GE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段小缨在接受时表示,不同于消费领域的数字化,医疗器械在物联网发展上,“有横向和纵向结合的问题,横向靠纯粹技术手段实现,比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的算法,每一个行业都可以运用,但最关键落地方面要有纵向的行业的专业知识。”
卡位数字化
飞利浦在今年则打出了人工智能的口号,“展现了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胸痛中心脑卒中中心、肿瘤、呼吸睡眠、监护及母婴关爱四大专科疾病领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西门子医疗发布的新品中,数字化医疗也被作为其主要参展产品,包括人工智能+医疗影像、整合多学科的智能化实验室解决方案等。
国产巨头联影也发布了多款智能医学影像设备和诊断应用,更在4月11日召开了创新大会,发布跨产品线、开放的人工智能平台uAI,联影方面称其“为影像与放疗设备赋能,助力医生高效、精准诊疗”。
GE在此次CMEF上展示16款产品,涵盖CT、磁共振、核医学、DXR、移动C型臂、超声、监护以及数字化应用和解决方案。据段小缨介绍,其中7款是全球同步首发,8款由中国团队研发并推向全球。
GE方面称,全速数字化是GE中国三大发展战略之一,通过机器互联、软件及大数据分析,推动工业互联网在垂直工业领域的应用,以提升生产效率。具体在医疗方面,主要聚焦资产运营管理、患者临床诊断、医院能力建设。
“资产云管家是GE医疗在中国落地的首个数字化项目,是由GE中国团队研发的首款基于云平台的医疗设备管理应用。”GE医疗客户服务部大中华区总经理于婧表示,2017年6月第一个项目上线,包括浙大邵逸夫医院等,目前全国有110家医院使用资产云管家,所管理的设备8万多台,涉及GE资产规模约88亿元。
推进数字化,不同层级医院对于具体的落地有不同的难点和需求。比如三甲和大型医院,已经在过去几年陆续布局了自己的系统,其需求在于如何把信息和数据整合,以及有更好的临床资产绩效运营分析。
“我们认为目前对于资产云管家最大的需求是二级医院,包括一些基层医院。”于婧认为,这些医院原来依赖于纸制或者人工手段,“运用资产云管家可以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把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起来。”
差异化竞争
医疗器械领域仍然是接下来的医疗行业热点毋庸置疑。
中信建投研报称,2016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617亿元,近年来平均增速超过20%,高于药品市场规模10%左右的增速。
政策东风也一直在吹。
4月10日至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考察。李克强在华山医院通过互联网远程会诊系统与青海、新疆等地医务人员对话,他强调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农村贫困地区优质医疗资源缺乏,在继续改善中西部地区中心医院检测设施的同时,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
4月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管理目录(2018年)》,将医疗设备分为甲、乙两类,分别由中央和省级负责配置管理。
新的《目录》中的甲类管理目录由12个减至5个;同时将首次配置大型医疗器械纳入甲类管理目录的价格标准由500万元人民币调整至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新版目录的调整直接影响着医疗机构的采购和相关企业的市场销售。部分设备配置审批权限的下放、无需再经审批即可配置,被业内解读为医疗机构增加配置大型设备的机遇。
医疗行业产生着大量数据积累和沉淀,医疗机构一方面对于医疗全过程的智能化有着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分析。如何抓住这些需求进行差异化竞争,是厂商们布局数字化的关键所在。
“工业领域的数据采集标准不一样,采集完如何真正能够转化应用到行业是关键。”段小缨表示,GE在与医疗客户合作、运营过程中,积累了资产管理、疾病精准诊断的经验,以及通过大数据实现新的商业模式的能力提升。“和同行比,我们具有最完整的产品线。横向和纵向以及本土化的结合,是我们进行差异化竞争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