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企业IPO选择题:进与退都“纠结”
新三板挂牌公司恐龙园冲刺IPO再次失利,拉低了新三板企业IPO的过会率,截至目前,新三板企业的IPO过会率刚达四成,随着“三类股东”政策的逐步明晰,在IPO待审通道的新三板企业开始做选择题,进与退都是“纠结”。
已有不少新三板企业离开了IPO排队序列,今年以来这一数字上升到27家,且还有不断扩大之势。有市场人士指出,新三板IPO“撤退”小高峰来临,业绩下滑或为主因,在从严监管和净利润隐形红线的双重影响下,一些企业明知过会渺茫不如及时撤回申报材料,待准备充足后再次排队IPO。
新三板企业的IPO之路
IPO生态正处于新一轮变局中,从严监管下新三板企业的过会率备受关注。截至3月28日,共有17家新三板企业登陆发审会,其中9家企业经发审委审核未通过IPO申请,占比52.94%。7家新三板企业审核通过,占比41.18%,包括主板4家,分别为文灿压铸、南京证券、福达合金、沃格光电;中小板1家,为长江造型;创业板2家,分别为新产业、泰林生物。明德生物暂缓表决。
最新IPO被否的一家新三板企业为恐龙园,该企业6年内二次冲刺IPO失败,这一家以恐龙主题为核心文化元素,通过“中华恐龙园”这一主题公园的开发运营,为消费者提供科普教育、文化体验及娱乐消费服务的“主题公园”概念股企业,早在2012年,就曾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刺,但最终未能实现,随后,恐龙园谋求曲线上市。2015年10月15日,恐龙园在新三板挂牌,5个月后,其再次宣布启动IPO进程,不料仍以失败告终,业绩大幅波动、竞争力不及同行、核心技术不够强劲或是失利主因。
截至3月22日,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393家,其中,已过会25家,未过会368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349家,中止审查企业19家。在正常待审的这300多家中,新三板企业占据了112家,占比为30%左右。
1/3的体量让新三板企业整体受到了IPO从严监管的影响,一家华北券商的新三板业务负责人指出,IPO审核越来越严,对于新三板拟IPO企业来说意味着,如果想进行IPO,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要付出更大的规范成本、时间成本、资金成本。
新三板企业的IPO撤回选择
有的企业选择上会接受发审委审核,有的企业选择撤回重整旗鼓。
仅3月份,就有15家新三板企业宣布终止审查,而今年以来,宣布IPO撤回的新三板企业已多达27家。谈及集中“撤退”的原因,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有两个因素,一是“IPO失败后3年内不得借壳上市”的规则让不少企业有所忌惮;二是市场疯传的“IPO在审企业近3年净利润合计不低于1亿元”的隐形红线让新三板企业打了退堂鼓。
3月22日,首发申报被证监会受理仅4个月的鸿辉光通,宣布撤回IPO申报,2017年,鸿辉光通实现净利润3631.05万元。此前的2016年及2015年,鸿辉光通分别实现净利润1950.80万元和3767.43万元,不符合市场传的“在审企业近3年净利润合计超1亿元,且最后一年超5000万元”的要求。3月21日宣布撤回首发申报的合力亿捷,其首发申请于2017年12月26日获证监会受理。截至目前,合力亿捷尚未披露2017年年报,公司2016年实现净利润2732.54万元,2015年净利润为2046.18万元。
与合力亿捷同日宣布撤回首发申请的还有联瑞新材、有方科技,两家公司均在公告中表示经审慎研究,决定暂缓上市进程。
安信证券统计显示,目前新三板申报IPO排队且处于正常审核状态的企业共112家,近3年净利润合计达1亿以上且最近一年净利润达5000万以上的企业共58家,占比51.8%。目前处于辅导期尚未申报的企业共445家,其中,近3年净利润大于1亿元,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大于5000万的企业共83家,占比18.7%。
自证监会2月23日公布IPO被否企业3年内不得借壳重组的规定以来,新三板终止审查的新三板企业多达10家。其中有7家2017年中报业绩大幅下滑,部分公司2017年中报业绩甚至变为亏损。
安信证券分析师诸海滨认为,被否企业3年内不得借壳重组,和业绩下滑联合作用,或成为企业撤销IPO申请的主要原因,IPO新规以及近期多项政策动态或将影响新三板并购市场的格局,或有更多优质企业通过并购实现退出。
一家新三板企业的董秘表示,目前摆在新三板企业面前的两条路,都比较纠结,进与退都需要经过深思熟虑,IPO生态的变化也在改变着新三板市场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