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将加大基础研究 催生更多原创成果
从中国科学院今日举行的2018年第一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十三五”期间,中科院将继续加强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布局,并稳定支持千名从事基础研究的拔尖科学家。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取得了光量子计算机、体细胞克隆猴、超导拓扑表面态等一大批重要原创成果。中科院院长白春礼日前表示,“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院近年来的重大成果产出进入了井喷期,一大批重大原创性成果、战略性技术与产品相继问世,我们在一些重要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在某些前沿方向开始并行、领跑。”
“基础研究是催生前沿技术或变革性技术的源泉。”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局长高鸿钧院士介绍,未来,前沿局将加大对前沿研究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和保障重大原创成果的产出。
在项目布局方面,未来,中科院将进一步加强对B类先导专项的支持,在项目数量和支持力度上均要有所增加。据介绍,B类先导专项侧重于瞄准新科技革命可能发生的方向和发展迅速的新型、交叉、前沿方向,取得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2012年以来,中科院先后部署了三批B类先导专项,目前在研18项,量子通信、脑科学与智能技术、青藏高原、超导电子学和大气灰霾追因等首批5个专项已通过结题验收。
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中科院将进一步加强卓越中心建设并鼎力支持北京上海合肥三个国家级科学中心建设。卓越创新中心是“率先行动”计划的“尖刀连”和“活力之源”。目前,中科院已启动建设了量子信息、青藏高原、粒子物理、脑与智能、凝聚态物理、分子科学等19个卓越中心,科研水平均处于国际同类机构前列。
此外,在中科院历史悠久的重点实验室建设机制上,探索发展新途径,比如在院重点实验室评估中将坚持“末位淘汰”,并且这个评估不只是看中数论文、奖项数,而是更为关注同行专家的意见。
在人才队伍方面,前沿科学计划持续稳定支持拔尖科学家,冲击国际顶尖基础科学问题。未来,这一计划还将加大对拔尖青年科学家的支持力度。据了解,目前该计划已经支持了近600位拔尖科学家的创新研究工作。“十三五”期间,拔尖科学家的总量预计将增加至1000名左右。
今后,中科院还将通过做好相关国家任务、积极开展大科学装置的前沿科学研究、深入推进科教融合等工作,进一步催生重大原创成果的产生。(赵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