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葡萄酒抢低端市场 国内龙头纷纷转战中高端
在中外葡萄酒不断升级的对垒中,5年来,进口葡萄酒总量翻一番,国产葡萄酒产量不增反降。基于此,国内的葡萄酒巨头们也不再按部就班。
3月23日,在成都参加春季糖酒会的烟台张裕葡萄酿酒股份有限公司(证券名:张裕A;000869,SZ)总经理孙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今后一定要做中、高端生意,“我们不做低端的,那不是我们要争的,做这样的企业很危险。”
无独有偶,同样在成都参加春季糖酒会的另一大国产品牌长城葡萄酒也宣布,会逐步把长城的超市终端零售价格推到每瓶50元以上。记者注意到,国产葡萄酒巨头们的策略调整,与进口葡萄酒的低价冲击不无关系。
全做低端的企业“很危险”
已经126岁的张裕,在今年1月份完成了20年来首次换帅。两个多月后,面对“洋葡萄酒”大举入侵的现实,这家行业龙头不准备再做低端。
“张裕今后一定要做中端生意、高端生意,我们不做低端的,那不是我们要争的,做这样的企业很危险,如果这个企业全部做低端的话,会很危险,做着做着就没有了。”孙健向记者称。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最初以高端产品进入的进口葡萄酒,近年逐渐向中低端发力,与国产葡萄酒形成激烈竞争。
海关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额约为27.89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7.95%;总量约为7.46亿升,同比增长约16.88%;平均价格约为3.74美元/升。记者查阅海关历史数据发现,自2012年以来,进口葡萄酒均价大体呈现下降趋势,相比于2013年的4.13美元/升,2017年下降接近一成。
“市面上的确有便宜的酒,有些进口的酒中可能就1欧元(约合人民币7.79元)/升。”在孙健看来,这些酒不好简单地说它品质不是非常好的酒,但与当前我国消费升级和中等收入群体的形成是不一致的。
不过,低端价格的葡萄酒,却占有足够大的市场份额。中国酒业协会葡萄酒分会2017年9月发布的《2016年中国葡萄酒数据分析报告》显示,国产葡萄酒销量占比最大的价格区间集中在25元——50元/瓶,占比为38.88%。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进口葡萄酒的冲击。”佳酿中国创始合伙人袁疆解释国产葡萄酒老大转型的原因称,低价位的酒在几十到一百元左右,现在进口酒也可以做到这个价钱。
中国食品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认为,随着消费升级,中高端葡萄酒的走货非常理想,国内葡萄酒企业不会放弃这个市场红利,也想尽快布局。
以海外扩张谋中国市场
洋葡萄酒的疯狂涌入,与中国的市场潜力息息相关。对于中国葡萄酒市场的发展前景,孙健的判断是一定会持续增长,目前是全球第五大消费国,5年后将是第二大。
在一位葡萄酒经销商看来,进口酒对中国葡萄酒市场早已虎视眈眈,关税在降低、价格在降低、进入中国的进口酒国家和品牌在不断增加。
过去5年内,进口葡萄酒总量翻了一番。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到2017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由3.77亿升增长到7.46亿升。国产葡萄酒产量逐年下滑,由2013年的117.8万千升下滑到2017年的100.1万千升。
在长城葡萄酒总经理李士祎看来,以前消费者会在乎是不是舶来品,现在则是在乎是不是好产品。华为一定比iPhone差吗?
这或许是所有国产葡萄酒企业的内心声音。孙健也提到华为,“就像华为的做法,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走出去,在国际市场上有地位了,这样大家自然而然就认可你了。”
在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副秘书长杨征建看来,以张裕为代表的国内葡萄酒企业想要分享进口葡萄酒高增长的红利,成为全球葡萄酒集团,必须继续加速国际化步伐。
实际上,国内葡萄酒龙头企业早就开始出海。从2013年到2018年,张裕先后收购了法国富朗多干邑公司、西班牙爱欧公爵、法国蜜合花酒庄、智利摩狮酒庄和澳大利亚歌浓酒庄,其中的智利摩狮和澳大利亚歌浓,均为最近一年内所收购,投入资金超过3.5亿元。
国内其他同行也没闲着。去年12月6日,威龙股份(603779,SH)披露,公司募集资金投资的1.8万亩有机酿酒葡萄种植项目变更为“澳大利亚1万亩有机酿酒葡萄种植项目”,新项目总投资为2758.2万澳元,折合1.39亿元人民币。
国外酒庄在进军中国市场时,也并不是那么容易。朱丹蓬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析,“因为欧美市场相当疲软,像国外的一些酒庄要进军中国,他们也没这个实力,要么为中国品牌代工,要么就是有人来收购他或者联姻。”
“在全球深入布局,整合全球技术、原料、人才等资源,用世界眼光、标准做大做强中国品牌。”孙健将这种布局总结为,“以全球谋中国,以整体谋局部,如果一个品牌放在国际市场上都有相当竞争力,为什么还要害怕在国内市场的竞争?”